分节阅读 661(1 / 2)

与陈应从武德元年开始紧密联系起来,李建成与陈应早已达成了默契,其实不用陈应明言,李建成开始给世族门阀挖一个大坑。

李建成其实对两百万两黄金并没有什么概念,反正一两黄金可以兑现十贯,那么这两百万两黄金就可以兑换两千多万贯。

按照计划,修建环海战略驰道的工程就可以直接展开了。

魏征感觉自己想在做梦,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回到家中之后,魏征望着老妻闻喜裴氏道:“夫人,咱们家中还有多少余财”

裴氏想了想道:“一千六百余贯”

话音刚刚落,裴氏马上就想到一个传闻,朝廷似乎缺钱,皇后郑观音向郑氏举债,可是荥阳郑氏最终像打发叫花子一般,扣扣索索的掏出了两万余贯。

裴氏想到一种可能,脸色大变道:“玄成,你可不能把这笔钱献给朝廷,这笔钱还要给叔玉留下下聘礼呢”

其实,结婚成本古往今来都不算低。下聘礼越重,女方家里显得越有面子,男子家里同样也有面子。毕竟百万巨资,可不是寻常哪个家庭可以拿得出来的。

陈应与李秀宁成亲,明里暗里,陈应拿出不下百万贯。如果算上钢铁收益,恐怕五百万贯都不止,事实上,李秀宁是李渊诸女中,聘礼最重的那个。当然,李秀宁的嫁妆也非常丰厚。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把自己最小的嫡女衡山公主八周岁,虚十岁,同年取消婚事许配给魏叔玉为妻,可是在这个时空,李建成的子女,远比李世民要少,而且适合婚配的更少。

然而在这个时候,大唐太常卿,驸马都尉窦诞之女为妻。只是目前,刚刚请了李孝恭为媒人,正式向窦诞提亲。

一旦窦诞允许,将会进入六礼之中的纳采。这个时候,男方就会向纳采,虽然用大雁。不过纳采礼依身份的不同而异。百官纳釆礼有三十种,且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羊、香草、鹿,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而以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用来象征夫妇好合之意;或取各物的优点美德以激励劝勉夫妇,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兽、鱼、雁、九子妇等。

隋唐曾规定聘礼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至于九品皆同,标准为:雁一只。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不过,这只是为了社会风气的形成,不过真正遵守的没有几人。就像后世结婚,有网络评论要禁止重聘。

这是纯粹扯蛋。就算换位思考,结婚也是门当户对的事情,马云的闺女,绝对不会嫁给一个穷屌丝。屌丝娶白富美这事,也只能在网络小说中yy一下。

魏裴氏担心魏征把钱捐给朝廷,自己在拿不出与身份匹配的聘礼。毕竟,魏征现在也是文散官第一品太子太师,出手自然不能太过寒酸了。

魏征摇摇头道:“夫人,为夫知道你的顾虑,我的意思是,家里的余财,从大唐通利钱庄里取出来,全部置办成实物,而且不要买金银”

魏征只有区区不足两千贯的财物,可是韦挺却不一样了,京兆韦氏本是关中豪门,韦挺作为李建成潜邸的元老,经营比魏征的手段多多了。此时韦挺之子韦待介拿着钱在长安、洛阳置业买店铺与田地。

特别是韦挺,一口气从安西购买了足足十二万亩良田。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长安陆续上演。

安西疏勒学院内,李秀宁、杨蓉、李道贞等诸女,跟着陈应一起登上了蒸汽机火车。经过这段时间的改进,齐诺与众工匠改进了耐高温的润滑油,增加活塞的功效,又对气密性不好的位置,采取了更为精密的结构部件。

当然,有了陈应这个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巨人,橡胶开始提前一千多年投入使用,不过眼下这辆蒸汽机火车依旧没有橡胶。

正所谓蛇有蛇路,鼠有鼠道,尽管没有橡胶,聪明的工匠们使用棉花,压制成气密性极好的毡圈,虽然效果不如真正的橡胶圈,不过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这次看到蒸汽机火车,比原来的蒸汽机火车改进的地方多了太多,原本的火车车厢,就是一排轮子,上面放一个铁筐子,就算是再强壮的男子,也能颠簸得把吐血。可是采取了减震装置,这种火车车厢的效果,好了不少。差不多相当于开着皮卡,在古尔班的隔壁滩上飞奔。虽然难受,不至于不能忍。

经过改进的火车,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可以拖着十六节火车车厢飞奔。

当然,由于受陈应这个异世蝴蝶的影响,此时的这辆火车,简直是皇家一号。

长达十丈六尺的车厢,被分成了四部分,既睡觉的休息区,用餐欣赏歌舞的宴会区,还有可以沐浴的沐浴区,以及厨房。

特别是用餐的宴会区,足足六丈长一丈两尺宽的区别,可以举行一场小型酒会,或者是让五六名舞姬在里面翩翩起舞。

最重要的是,坐椅全部都是舒服的沙发,坐在沙发上,享受上上下颠簸的乐趣,别有一番风味。

杨蓉望着这辆向外飞奔的火车,兴奋的问道:“此车乃何人所制”

陈应指着齐诺道:“就是他,还有疏勒学院的众工匠”

杨蓉兴奋的道:“原本奴还担心开采出来的铜如何运回关中,现在好了,有此物在,胜过牛马多矣”

就连李道贞赞叹道:“有了这东西,从安西吃不完的粮食,就可以直接运到长安,这中间能节省的时间得多少能多拉动的货物又有多少”

陈应笑道:“按照现在的火车运载能力,拉动二十列车厢不成问题,按照前三列装载燃煤和水,十七列车厢,每列车厢可以运载一万多石。”

然而,一直沉默的李秀宁的大脑想的却与李道贞与杨蓉不一样,她想的这个火车是绝对的军国利器。

大唐有雄兵百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不是无法集结百万大军,关键是后勤跟不上。一个火车可以载重上万石,上万石粮食就足够十万大军吃上三天。哪怕五十万大军,也就需要两列火车了。

如此军国利器当马车使唤,真是暴敛天物。

李秀宁突然想到此物用于军中或者是民间,都是极佳的利器。而此物所以受限,不过是这两根铁轨铺设所用的时间。可是,大唐早在武德三年开始修建驰道,如今已经修了七年,足足修了上万里驰道。

难道说陈应早在七年之前陈应就预见了此物的出现

李秀宁望着陈应的那张俏脸,心中浮想联翩:“难道说这个世界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

可是要说陈应可以看透未来

李秀宁又有些疑惑。

那种生而知之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神仙。

可是,陈应作为李秀宁的枕边人,她非常了解陈应,陈应绝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一二三章最信不过的就是巧合

第一二三章最信不过的就是巧合

陈应绝对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累了会累,痛了会痛,特别是光明正大与陈应并排坐在一起,感受着陈应手腕上的脉搏跳动,李秀宁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陈应非常享受着杨蓉与李道贞崇拜的目光,即使是后世修建一条铁路,还需要大把的时间,危险地段,也同样拥有人员伤亡。可是,陈应却硬是在唐朝的时候就修建了三条战略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