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8(1 / 2)

,然后分配到各大工坊中。

无论是农牧、修渠坝、建哨岗,都是以唐军将士,监视战奴修建渠坝、哨岗;将军中缴获将劣马退下,用于耕田

在开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陈应一行进入境内伊州。

李秀宁这才发现,现在的西域,她有些不认识了。

进入伊州城的时候,城口门居然排起了长队。都是从内地冒着风穴徙的百姓。

一名衙役在高声说道:“我们安西和你们凉州绝对不一样。如果你会种地,只要肯下力气,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我们安西荒地非常多,在五年之内,只要你先向官府报备,就可以申请一块无主的荒地进行开垦,你一家有三口成丁,就可以申请开垦一百亩地,只要前三年免税,五年内税半,耕种二十年,此地的土地使用权就归个人所有,可以传家,也可以出租,但是禁止买卖。”

李秀宁心中一动,暗付道:“这道政策不错,对流已绝对拥有吸引力。”

不过谢安随即也想到了其中的困难

正巧有人问道:“流民早已破家,身无长物,如何购买种子耕具还有牛”

衙役解释道:“你实在是多虑了,我们尊敬的大都护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你们如果什么都没有,没有关系,可以向官府或通利钱庄申请借贷。借通利钱庄的贷,有一条附加条件,就是粮食收获以后,必须以市场以下的价格卖给他们。以低于市场价格一成半的优惠,可以申请他们的免息借贷。当然如果认为不划算,可以以年息一分的利息,以市场价格卖给他们。”

李秀宁听到这里,认真地点了点头,无论采取哪一个方式,其实篷都很合得来。

有人又问道:“那如果向官府借贷呢

衙役道:“官府的利息要高点,年息两分,有五年偿还,有十年、也有二十年偿还。”

“两分的利息”有人不可思议的道:“怎么会这么低啊”

也难怪有人会奇怪,在士族门阀中,财富收入主要有三项,那就是田租,商铺和放贷。这个时候的利息非常高,即使那些比较仁义,他们放出的贷利息也在年息三分左右,也就是说,借了他们一百贯钱,一年之后就必须还一百三十贯,两年就是一百六十九贯,都是利滚利的计算。

衙役道:“我们官府的利息虽然大唐通利钱庄的略高,不过可以用以工代贷。”

“哦”又有人兴致勃勃的问道:“什么是以工代贷”

衙役道:“以往每遇到灾荒之年,百姓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借债应急,事后由于利息过高,他们没有偿还能力,无数家庭因而家破人亡。陛下深知此理,就命令各地官府在贷记上,必须按照规定来。我们都护府规定,任务贷记不得超过年息两分,违者贷记方家产充公。借贷方可以拒绝偿还。百姓如果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在每年修整河渠、道路以及城池修缮时,参加官府的征召,用工钱来偿还债务。”

“这么说来,你们安西百姓不用服徭役吗”

衙役道:“这倒不用,我们各地的工程项目,都护府不用直接办理,而是以承包的方式,承包出去,由各商贾出面办理。如修路、修城墙,贯通沟渠等等。除非战争期间,否则官府无权征用民力。陛下有言,战争期间,所有大唐子民,必须无条件响应朝廷征召,借故推诿的,还会被治罪。”

听到这里,李秀宁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她不由自主的出声道:“不征召民夫,城墙如何修道路如何修,难道都不用管吗”

衙役笑着解释道:“我们都护府有钱啊”

第七十八章打造一百艘五牙战舰有必要吗

第七十八章打造一百艘五牙战舰有必要吗

李秀宁转念一想,自从进入安西境内,道路比关中中的道路还要平整三分。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阵锣响。

李秀宁望着陈应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哦,到了饭点,现在开饭了。”衙役显然已经认出了陈应的身份,他非常激动的向李秀宁解释道:“大将军想必也饿了,正好可以用餐”

李秀宁其实一点也不饿,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饭食都是给流民与战奴准备的,就算好也好不到哪里。

陈应点点头道:“如此也好”

陈应虽然是安西大都护,可是并没有被特殊照顾。

在衙役的带领下,陈应等人来到食堂。这个食堂占地面积不小,足足有三四百亩地那么大,地面是用石灰和泥土夯实的,非常平整。外墙虽然具有安西特色,由于安西冬天天气寒冷,呵气成冰。

这里的墙,都不是普通的泥土墙,也不是青捉,而是砌着火墙,外屋的墙体,与中原一般无二,具有着承重、防御功能,而内侧则用树做成了薄墙,两层墙内之间,留着烟火通道,一旦火炕燃烧着,多余的热量则顺着火墙,环绕整个房间。

在墙外寒风呼啸,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可是屋内,却非常暖和。哪怕没有温度计,陈应感觉室内温度绝对超过二十五度。

这种食堂的建设,就像后世的工业厂房,高达六丈的屋顶,宽约一百五十余步,长达一千多步。二十张桌案排在一排,整整齐齐。食堂里的大厅内,到处都是嗡嗡的声音响起,工匠与战奴们都是兴奋的交谈。

李秀宁突然发现这些流民不少人都饿得皮包骨头,有些儿童长得脑袋特别大,和他们的身体明显不成比例。

几十个衙役在现场维持秩序,他们大喝道:“不用挤,不用挤,也不用担心,来到安西,你们的心就放到肚子里,在你们被安置下去之前,所有的吃食都是由官府负责的。不用你们掏钱。”

李秀宁身边一个头发发黄,显得营养不良的小女孩,兴奋的笑道:“娘,他们说吃饭不要钱”

一个同样瘦小的女子,咳嗽着,拍着小女孩的头道:“妮儿,别急,等会就能吃饱饭了”

这一幕让李秀宁感觉心酸不已。

前排领到饭的百姓开始回头,在衙役的带领下去找地方吃饭。

李秀宁看到了这些百姓手里没有碗,只是一个像托盘一样铁皮盒子,铁皮盒有四个格子,格子里面有粥,也放着两个馒头或三个,也有一小堆不知名的菜、还有一块巴掌大的肉块。

陈应在安西采取阉割圈养的方式养猪,平均分到的肉食供应非常充分。哪怕身份地位最低的战奴,每天也有二两肉。

这些百姓饿得太久,没有给他们吃大油的东西,不然他们肯定会拉肚子。

那些领到饭的百姓,口中念念有词,谢安隐隐约约听到是说:“感谢陛下,陛下万岁”

不时的有衙役大声喝道:“不许乱动,饭菜人人都会有,不必担心领不到你们的饭。吃饭不得随意丢弃,要知道浪费可耻。”

李秀宁哑然失笑,这句话显然是多余的,流民从关内流浪到这里,一路上他们吃足了苦头,别说他们会浪费,就是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不见得他们会扔掉手中的饭。

就在这时,李秀宁看到一名落魄士子的打扮的人在前面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