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8(2 / 2)

按照以往的惯例,秋高气爽,野草金黄的时候,正是突厥用兵的时候,现在各方传回来的情报显示,大唐的安东都护府高句丽、扶余、新罗、百济以及奚族、契丹族全部蠢蠢欲动。

安西都护府也发现大量栗特人、大秦人既拜占庭帝国、希腊人以及大食人出沿。剑南道也发现吐蕃、百越、氐僚、南蛮等部落异常调动,正在打造兵器,储备粮食。

虽然李世民失败了,历史上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骑兵袭击关中,兵临长安城下的事情,陈应不敢忘记。

但是,作为一个领兵多年的统帅。陈应深知,军队并非越多越好,部队多就意味着后勤压力极大,十万石一天就需要吃掉足足三百石粮食,加上十万军队中的骡马,这个数量会突破千石之多。

大唐仍旧有不少道路无法通行四轮马车,运输依靠的还是这种两轮马车,也就意味着一天消耗的粮食就需要两百多辆,一百天就需要两万多车。

这个时候,裁撤老弱,择留精兵,加强训练,打造精锐是陈应乐意看到的,不过他以前只是因为身份太过敏感,不好提出这个问题。

现在有房玄龄提出裁撤军卒,陈应非常乐意。

当然,乐意归乐意,可是,军中不满的情绪,也需要安抚。毕竟,这些将士有的从武德元年开始就替大唐卖命,遍体鳞伤,因为身体问题让将士离开军队,他们肯定会有怨言。

看着陈应到来,尉迟恭、冯立、魏文忠、薛万彻等赶紧迎上去道:“陈大将军,您来得正好,你看看房玄龄这个秦王府余孽,给陛下出了什么馊主意”

陈应走到主案几后,缓缓坐下,慢条斯理的道:“这个文案,本大将军已经看过了,况且本大将军认为可行”

薛万彻一听这话,更加急道:“大将军,你万万不可受房玄龄这贼子蛊惑”

陈应没有解释,望着外面的阿史那思摩道:“擂鼓聚将”

阿史那思摩点点头:“遵命”

随着陈应一声令下,十二卫大军纷纷敲响聚将鼓。

顿时间,整个长安鼓声阵阵,杀气腾腾。

陈应接着又下达第二道军令:“本骠骑大将军命令,各卫各军各府,全副武装,开赴龙首原”

说着,陈应起身,带着亲卫朝着龙首原行去。

尉迟恭、薛万彻、魏文忠、冯立等诸将也只好随着陈应前往龙首原。

所谓的龙首原,其实就是龙首山。也是汉朝长安与唐朝长安城的分界线。汉朝长安城在龙首山以北地区,而唐长安城则在龙首山以南地区。

可是,长安城城就是太极宫。自然普通部队是不可以穿越的,长安城内的军队,要想抵达龙首原,就必须沿安化门、宣城门、清明门、霸城门或直城门等穿城而过。

陈应曾做着计算,从各城门抵达龙首原,最近的要属驻防以直城门附近左武侯卫各府,他们的距离最短,大约二十五里上下。最远的要数左右武卫,因为他们直接驻扎在太极宫南宫,与南衙一墙之隔,不过不能直接穿宫城,从洛城门通过,所以他们必须出承安门宫城,然后沿着坊道抵达清明门绕过长安城,抵达龙首山。

左右武卫大军距离最远,大约需要全程将近六十里。

陈应一行骑兵前往龙首原,速度更快一些,莫约两刻钟左右,众人抵达集结的龙首山荒原上。

陈应的亲卫开始布置中军大营,以及点将台。

时间尚早,部队还没有抵达。

陈应就悠闲的喝着茶水。

冯立皱起眉头道:“大将军,这不公平”

陈应冷冷的道:“我们的敌人会告诉我们,他们从哪里发起进攻吗”

“这”

冯立无言以对。

陈应的声音陡然抬高八度,望着众将领道:“敌人不会告诉我们,他们从哪里进攻,也不会告诉他们,哪里是他们的虚兵,哪里是他们的重点突破口,无论攻防,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现在就让你们看看,你们舍不得裁撤的部队,到底是什么成色。”

时间不长,莫约半个时辰。左右武侯卫的十个折训府,全部抵达龙首原。

抵达龙首原的左右武候卫,自觉的排成了五十乘三百的庞大方阵,阵列森严,长枪如林,横刀如墙。

这是陈应接手左右武候卫以来,用严明的军纪、残酷的训练以及优厚的待遇喂养出来的部队也许成军时日尚短,他们还没有能力战胜太过强大的敌人,但是他们不会畏惧任何敌人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等到了足足一刻钟后,左骁卫大军开始抵达龙首原,不过此时的左骁卫大军,不仅队形散漫,而且众将士几乎全部衣冠不整。

唐朝军队的装备在这个时候是超一流的,他们装备着最好的精钢铠甲,使用着最好的装备,可是份量不轻。以甲士戈矛手为例,他们的铠甲大约十八斤,他们的行囊大约十四斤,加上兵刃和水壶,每个人的负重将近五十。

也多亏这个时候将士们的体质不错,否则恐怕队伍会惨不忍睹。

当太阳西垂的时候,十二卫大军终于抵达到了龙首原。可是望着龙首原松松垮垮不成样子的十二卫精锐大军,薛万彻心里发出无助的呐喊:“这怎么可能”

薛万彻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是前隋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他十七岁就随父领兵征战,自以为对兵事了解非常人难及。

十二卫大军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甚至比他之前所率领的泾州军要精锐得多。可是,这个临时拉练,最远的距离才六十里。居然跑了整整一天时间。就算是训练不如十二卫的泾州军,三日强行五百里不算特别的难事

可是,偏偏这么低强度的行军拉练,十二卫大军将近三分之一处于崩溃的边缘。

薛万彻从不肯承认十二卫大军会如此之弱,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表现最好的,恰恰是行军距离最远的左右卫大军,他们的行军距离将近六十里,他们在两个时辰的时间内,全部赶到龙首原。虽说神情疲惫,但是从阵形来看,这队民勇非但没有崩溃的迹象,反而体现出更坚定的意志。

“这怎么可能”尉迟恭也默然无语,他自从投靠大唐以来,不是待在东宫左御率,就在跟着李世民的玄甲军,他看到的都是大唐少数数得着的精锐,他看到薛万彻的神色凝重,也可以说很难看。

丢盔弃甲的有,上气不接下气的也有,跑错方向,跑入其他军中的士兵也有,最离谱的是右骁卫的一个折冲府,也不知道领军折冲都尉是怎么想的,居然把部队带到曲江原,来了一个南辕北辙。

如果这是不拉练,如果是一场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

尉迟恭此时的脸变得非常难看。

陈应对于十二卫大军的表现却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毕竟人是一种懒惰的动物,一旦生活太过安逸,就会失去进取之心。

比如老程久坐不动,短短五年时间体重暴增一百斤。

陈应望着众将士,一脸愤愤的道:“你们看清楚,这就是大唐最精锐的十二卫大军,拱卫关中的绝对力量,你们说,你们还能打仗吗”

听到陈应的话,带兵将领们包括尉迟恭、冯立他们都垂首不语。

“本大将军非常失望”陈应望着众将领喝道:“这样的军队能保护好关中的父老乡亲吗裁撤老弱,难道不对吗”

薛万彻此时倒没有纠结此时,而是硬着头皮道:“大将军明鉴,末将不是不同意裁撤老弱,而是如何裁撤,朝廷必须拿出一个单程,总不能一纸命令,就让他们滚蛋”

众将领也跟着附和起来。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完善的部队退役条例,也没有所谓的退伍安置费。一旦士兵老弱不堪,或伤残,不再上战场的时候,一般遣散的话,只是发放一笔盘缠。朝廷会根据士兵所在的家乡远近,给一贯或数贯盘缠。

这刑缠吃到回家,基本上也剩不下什么了。

所以,一谢有田地和家人的士兵,一听说要裁撤部队,顿时吓得茫然无措。

陈应其实早有准备,陈应曾混迹国内大型论坛,就明朝灭亡真正的原因,展开激烈的讨论。网友对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