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9(1 / 2)

,恐怕最先造反的就是军队。

魏征摇摇头道:“陛下,这个办法没用,就算陛下下达圣旨,他们一定会推脱没有粮食了”

“他们敢不开哼哼”李建成怒道:“我现在让十二卫大过去,就将他们的粮仓砸开,看他们怎么样这么多的粮食,谅他们也藏不住”

陈应听着这话,吓了一跳,要说派兵强行开仓,又何必十二卫大军亲去随便派个一个将军转一圈也能横扫了,但这样一来,大唐朝廷在世族门阀中的信誉在就全垮了,王世充这么做过了,他当初疯狂扩军,没有粮食,直接跟荥阳郑氏闹翻了,河南府的世族和门阀让王世充一朝之间,众叛亲离。

哪怕王世恽用火牛阵,尽歼唐朝十万大军,依旧没有扭转劣势。武力非常有用,然而,除非李建成敢学某清,彻底不要脸,用三光政策横扫,那样以来,大唐就会变得五代十国一样,马上分崩离析。

陈应绝对不愿意看着李建成刚刚登基,就这么胡来,否则大唐就全完了。失去门阀与世族的支持,李建成的地位马上会动摇,一旦李建成敢这么做,世族会派死士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李渊出来收拾残局。

陈应道:“陛下,此举不可”

众人暗暗惊讶,他们都以为此时站出来的要么是裴矩、或者陈叔达,再或者是萧时文,最次也应该是宇文士及。

却没有想到,站出来反对李建成的居然是陈应。

侯莫陈应虽然近年来风光无限,可是他们底蕴太差,充其量只是二流世族,而且除了陈应之外,整个侯莫陈氏没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人。

陈应道:“斗争一定要讲规矩,现在他们使用商业手段,我们大唐立法不密,活该被这些粮商钻了空子,以后立法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听到陈应说话,李建成虽然气恼商人无义,然而也知道这样做不妥当,李建成问道:“以陈卿之意,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要解决此事,其实不难”陈应想了想道:“大唐之大,地域之广,我们虽然关中遭遇罕见的旱灾,可是天下三百余州,受灾变的不过关中四十余州,不足天下的八分之一,我们可以以商导商。利用江淮或巴蜀粮商,急于进入关中的机会,以江淮、河北以及辽东粮商,对付关中粮商”

李建成迟疑的问道:“此法可行”

房玄龄诧异的望着陈应,这个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充足的资源,可以让江淮、巴蜀以及山东世族感觉有利可图,否则这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关键是现在陈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应虽然富裕,却没有办法养活关中二三百万人,这些粮食不是几万石,几十万石,而是足足需要数百万石。

陈应虽然在西域屯田,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西域太远,粮食再多,根本就运不过来。

既然勉强运输,那也是杯水车薪,陆路运输的粮食肯定九成九都消耗在路途上了。

房玄龄实在想不通,陈应的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魏征咳嗽一下,躬身道:“敢问陈大将军”

s:今天第一章送上,先发四千四,晚上还有今天至少8000

第六章休要怪我不择手段两更九千

第六章休要怪我不择手段

长安的粮食主要依靠关中平原,虽然关中平原被称为富庶之地,但毕竟狭小,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胀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或者遇到旱灾就会产生粮荒。

到了隋、唐的时代,由于历代的战争以及建都的开发,资源已经消耗待尽,所出不足以供给长安。再加上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

一旦当关中地区闹饥荒,把东部地区的粮食运到长安,其代价是相当沉重的。隋文帝为了解决关中的漕运,开挖了广通渠。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公元594年的一次灾荒中,隋文帝被迫再次到达洛阳去就食,所以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逐粮天子”。

陈应自然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个办法并不是没有代价,当然陈应也有私心。大唐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整个唐初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人,加上荫户和隐户,估计不会超过两千万人。然而五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了关中地区。

事实上关中地区仅占大唐全国全境的百分之零点三八。

这非常不合理,毕竟关中不像后世拥有非常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从陆海空三栖运输。

关中人口严重超过土地可以承载的年限,唐初出现的粮荒,在整个大唐历史上出现不止一次,永淳元年四月,当时关中饥荒,长安城中人相食。甚至皇帝的随从也有被饿死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大逃难。这也让武则天当时为什么可以成功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

到了中宗的时候,关中再次饥荒,大臣们请求皇帝再次临幸洛阳,遭到唐中宗的拒绝,他说“岂有逐粮天子邪”。可是粮食运到长安,却是以广大民夫的生命为代价的。

在唐德宗的时候,长安再次出现饥荒,禁军没有粮食吃,只得到街头去乞讨,后来粮食到达京城,唐德宗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剩矣。”

这次粮荒,陈应很想利用这次机会,向关外迁徙人口,无论是西域,还是辽东,总比在关中强得太多。

毕竟,陈应也没有办法左右天气,像这等连续干旱,人类的抗旱的手段显得微不足道。

一张庞大的舆图,陈应在上面编注了详细的粮食产量,以及官仓的库存情况,由于这个图的出现,众臣一下子一目了然。

虽然关中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今天粮食绝收是必然的。由于粮商暗中做局,抽空了关中市面上民间存粮,将粮食形成了更加垄断的稀有资源。

陈应指着大唐的几个粮食集中地,如巴蜀、江淮和河东、河北道:“第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关中十二卫大军进行换防,让士兵拿着大唐通利钱庄的钱,换防至河北、河东、巴蜀。臣做过计算,除了左右卫以及左右武候卫四军不动,其他八卫共计十万将军、骡马则可以迁徙出关中,一来一去足足半年时间,长安将节省十万人马的粮食消耗,预计可以节省粮食大约八十万石左右”

“等等”李建成打断了陈应的话道:“你说发钱不发粮”

陈应点点头道:“是的”

魏征忍不住怒道:“陈大将军,你可知道这样做是什么后果将士们在发现自己拿到的一点补贴却连一斗米都买不到,他们心中会怎么想他们的心境一旦变化,以后再上战场还会舍命打仗吗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处理得如此荒唐”

魏征虽然是名臣,历史名人,陈应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哼了一声道:“魏玄成,按照你说,我该怎么做”

魏征哑口无言。

其实,魏征的想法倒与李建成不谋而合,直接下旨,简直粗暴。

虽然用军队是可以把粮商们手中的粮食抢过来,解决粮食危机。但是,这些粮商们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特别是东突厥局势越来越扑朔迷离。

魏征和李建成虽然想不到国家信誉破产后的危机,但是陈应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