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赵浩信与赵伯英这爷俩就开始连说带比划的谈论着改造货栈增加收入的事情,就在这时,一名乡丁骑着快骑急奔在胡杨城下。
“禀告县尊陈大将军来了”
听到这话,赵伯英顾不得改造货栈,增加税入的事情了,急忙道:“备马”
自从陈应接到长孙无忌拿着秦王李世民的任命,前往江淮的时候,他就知道要坏菜了。
现在的时机不对,在历史辅公佑是武德六年八月九日正式称帝,唐朝是八月二十二日下旨李孝恭与李靖正式平叛,可是大唐军队正式与辅公佑的叛军交战却是在十一月中旬,然而正式平定江淮军叛乱却在武德七年四月十七日。前前后后差不多将近八个月时间。
八月二十二下旨,李孝恭的部队十一中旬才部署到位。然而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上旬了,消息传到长安该是十二月初,朝廷动员兵力正值年关,不仅天寒地冻,而且将士也是临逢年关,厌恶战争,谁不想居家团圆
一旦动员速度慢、军队部署速度慢,给了辅公佑足够长的时间稳定地方,恐怕这场叛乱会更加持久,破坏性也会更加大。
在这个情况下,陈应坐不住了,他也像过往商旅一样,不畏严寒,利用蚜,将车马全部包裹起来,缓缓前进。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陈应从疏勒已经抵达了胡杨县。足足距离疏勒一千八百多里了。差不多以每天一百多里的速度,向着长安方向前进
陈应非常担心,李孝恭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乐子就大了
任何叛乱,叛乱在最初的时候,战斗力最弱,那个时候,区区几千轻骑,就可以击败数十倍的叛军。江淮军一旦辅公佑想夺权,就必须清除掉杜伏威麾下的那些实权将领,失去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辅公佑至少需要一定的时间内,才能恢复江淮军的战斗力。
如果朝廷反应迟钝,辅公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那么完成整合的江淮军恐怕很快会席卷整个江南。
陈应不惧寒冷就是想改变这场历史的悲剧
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业萌芽
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业萌芽
尽管陈应做足的准备,将随行的四轮马车与蚜,全部做了改装,用牛皮蒙住厢壁,里面燃烧着暖炉,虽然外面寒风呼啸,然而马车里依旧温暖如春。
不过,一路颠簸却是无法减轻多少的。哪怕了有了弹簧钢做减震装置,这种蚜的减震效果,甚至不如后世的皮卡车。
李秀宁虽然怀着身孕,但是精神头却不错。她不顾寒风凛冽,不时的打开车窗,望着外面的冰雪世界。就在刚刚进入胡杨县境内,李秀宁的发现远处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建筑群,居然浓烟滚滚,她惊讶的道:“陈郎,你看前面莫不走水了”
陈应一听这话,也是大吃一惊。
冬季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这个时节,一旦发生火灾,别说被烧伤、烧死,就算是人跑出来,天寒地冻也不见得可以坚持多久。
陈应急忙打开车车窗,望着远处的浓烟。不过由于那种粗如水桶,如同咆哮的黑龙,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姿态,陈应再也熟悉不过了。这只有后世的冶炼工厂才独有的烟囱。
陈应笑着解释道:“前面不是走水,应该是一处大的工坊,怎么你想过去看看”
就在这时,侍卫统领周青前来禀报道:“大都护,胡杨县县令与县丞率领胡杨县众官佐前来恭迎大都护”
陈应探出身子,看着不远处数十上百人站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陈应皱起眉头,他并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夹道欢迎,就摆摆手道:“让赵伯英把人都遣散了,让他自己过来”
李秀宁指着远处的厂房道:“陈郎,咱们走那里看看吧”
陈应点点头道:“好的,让胡杨县县令带着咱们去”
听闻陈应要去参观胡杨县的工坊,赵伯英赶紧在儿子面前低声一阵,让他骑马快步先行一步,前往工坊去准备。
赵伯英则登上了陈应的马车。陈应问道:“前面是什么工坊”
“回禀大都护,就是一个农具生产工坊”赵伯英一脸得意的道:“这个工坊有六个坊暑,分别生产锄头、曲辕犁、耧车、镰刀、龙骨水车既汉代开始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孔明车既三国时期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
陈应点点头道:“带我们去看看”
来到胡杨县的这个巨大工坊里,饶是陈应见多识广,他也没有想到赵伯英居然搞出了这么一座工坊。
巨大的工坊里,经过调配的合金钢水顺着溜槽,缓缓流入一个个磨具内。灌满了合金钢水的磨具,被数只耕牛的拉动下,沿着轨道,缓缓前进,熟练的工匠,带着厚厚的棉布手套,拿着巨大的钢钳子,夹起一面橘红色的犁刀,走到一个巨无霸的冲压机前,将犁刀放下夹具内,随着夹具被固定住,工匠一踩脚踏,巨无霸的冲压机由耕牛带动的拉伸模具挟以强大的冲击力狠狠落下,砰的一声便将这面平整的犁刀给压成了带弧形锥形。
赵伯英向陈应解释道:“大都护让人试制的曲辕犁虽然好用,不过制造太多复杂,而且打造不易,熟练的工匠,需要差不多三天才能打造一面犁刀,现在用了这个机关,半柱香可以打造一面”
当然,这种加工方式还相当原始,机器也落后,产能并不高,这么多机器,撑死一天也只能加工出一千多个工件,但是在这个年代,这样的效率已经非常吓人了。陈应好奇的指着这个畜力冲压机道:“这个东西,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赵伯英尴尬的笑笑了:“大都护还记得上次,我带着铜前往疏勒吗当时我把铜送到疏勒的钱币局给他们交接的时候,我的一个侄子赵子卯无意看到了铸钱”
陈应暗暗咂舌,这个赵子卯还真是一个人才。水力冲压机与畜力冲压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这就好比看到了火枪,顺便把火炮给研制出来了。
陈应不知道的是,赵伯英给陈应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接着,陈应跟着赵伯英进入了另外一个巨大的厂房内,这个厂房是生产龙骨水车的。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不过,龙骨水车由于是木质的,在转动效率和耐磨方便都差了很多。此时这个工坊里打造的龙骨水车,居然仿佛像后世的摩托车链子,不过更大而且,全部都是类似的铸造件,经过组装,形成所谓的龙骨,此时的龙骨水车,由于西域的钢铁太多,树木更少,陈应又严禁百姓刊发树木,所以他们就采取了钢铁制造的龙骨水车。
制造这种钢铁龙骨水车,居然弄出了后世链条的概念,这让陈应着实非常意外。最让陈应意外的还是生产无缝钢管的操作,同样是浇筑的方式,这些工匠居然把钢管的磨具,在地下,挖出一个三丈多深的深井,人工将磨具摆好,然后将钢水直接倒入在磨具中。由于西域的气候干燥,反而没有所谓的气泡问题。
这些被浇筑好的无缝钢管被拿到一个镗刀前,随着骏马卖力的奔跑着,发出刺耳的响声,火花四溅这钢管是低碳钢铸成的,切削起来比较容易,但尽管是低碳钢,也比青铜便宜得多。
最后,经过赵伯英的解释,陈应这才明白,这些无缝钢管居然是用来制造水管的,西域水资源匮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