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6(2 / 2)

宦官抑扬顿挫的展开圣旨宣读:

大唐皇帝制曰:安陆郡承道,惟国之良臣,子能移孝,父寔教忠。矧雄邦、宏藩臬之功,宜考室、懋創垂之報敕封荆国王、咸闻内外使之

帝诏曰:程妇德者,以夫;观母仪者,以子。尔若夫为儒彥,子为纯孝,已树懿范,于於彤闱,宜贲恩光于元壤。郑氏者,乃太子妃,荆国王母也,克孝而慈,终温且惠,筥筐佐饭,早承垂白之懽,机杼宣勤,夙替汗青之业

此时韦挺惊呆了,李渊不仅仅加封李承道为荆国王,同时也赐封太子妃为大唐全国父女典范,特别是有具,有仪母天下之德。

这句话就更厉害了,从太子妃要想母仪天下,李建成必须是皇帝。更何况,也只有皇帝之子,才能敕封一字亲王

李建成也惊喜若狂,太子妃郑观音一脸喜气洋洋,她成了天下妇女典范,急忙让人给前来宣旨的宦官们发赏钱。

郑观音嫁给李建成十四年了,从来没有得到如此殊荣,高兴之下,她更是把钱不当钱。

像这种册封嘉奖圣旨,一般也就讨个十几贯,可是这一次郑观音一下撒了五百多枚金豆子,要知道金子与铜钱的兑换是一比十,这相当于五千多贯。差不多是这些内侍十年的俸禄。

魏征嘴角上扬,微微一笑道:“韦易直,你说这一句话,换个一字亲王值吗”

韦挺闻言一时语塞,他现在敢说不字。太子妃绝对不会放过他,韦挺苦笑不已。

望着东宫喜气洋洋,一团和气。李建成的眉头微微皱起,望着魏征道:“玄成,你说陈应在这个时候请旨返回长安。所谓何事”

魏征沉吟道:“殿下,陈大将军请求回长安,无非就是担心陛下忌惮,否则,在西突厥未灭的情况下,陈大将军怎么可能回来此时此刻回长安,何尝不是,功亏一篑”

李建成闻言,脸色一沉。

韦挺本想说陈应回来也好,东宫也是用人之际。

就在这时,魏征叹了口气道:“当年,魏征在密公麾下担任记室参军,北邙之战前,魏征其实已经看出,王世充军粮不济,急于求战,密公新败,士气低落,却急于求成,最终北邙之战,密公一战而败”

说到这里,魏征接着道:“此时此刻,西突厥与北邙山下的王世充有什么区别陈大将军不回长安不出三年,拖也可以拖垮西突厥了。”

李建成苦笑道:“可惜啊,这么好的机会,只能放弃,本宫只是太子,有些事,有心无力啊”

“大唐有太子殿下,乃苍生之幸”韦挺一脸担心的道:“太子殿下,臣得到消息,长孙无忌已经秘密南下江淮。”

李建成眉头一皱,道:“他去江淮做什么难道是准备收拢江淮军”

韦挺点点头。

魏征道:“殿下不用担心,长孙无忌肯定徒劳无功。”

第二二五章极品宝马血里红

第二二五章极品宝马血里红

疏勒的冬天非常冷,这一点陈应都深有体会。猛虎义从的信使,身穿厚厚的棉衣,脚上还有羊皮靴子,然而在冰天雪地里策马奔腾,依旧差点冻僵。

好不容易放在暖房子让信使暖醒,接到信使的急信。陈应的脸瞬间就阴沉如水。

历史总在不停的重演,或许是受了李建成的刺激,在平定河北之乱时,幽州李艺被突厥人袭击,丢盔弃甲损失万余人马,李建成趁势命薛万韧为幽州军统军,驻守右北平。李艺因为战败了,被降职责罚无话可以说,李建成成功收编了李艺麾下部曲。或许是受了李建成的刺激,李世民居然派出长孙无忌率领十数名亲卫,前往江淮,去收编杜伏威的部曲。陈应接到这个密信的时候,长孙无忌恐怕早已到了江淮。

虽然李世民与杜伏威是义结金兰,或许李世民得到了杜伏威的许可与支持,然而此时留守江淮的是辅公佑。整个江淮早在武德二年的时候,杜伏威就改变了原本的流寇作风,努力营造江淮基业。

杜伏威与窦建德一样,出身低微,由于本身就深受赋税之苦,杜伏威对江淮七十四县境只收很低的赋税,同时,可能是出于贫苦篷对贪官污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这当然是不太合理,但却使杜得到了江淮人民的支持。

由于江淮由于地缘因素,一直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所以在江淮世族对于大唐朝廷任用北方士人非常不满,他们却愿意与一个并不专政的杜伏威联手。以世族帮助杜伏威安抚百姓,整个江淮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不仅恢复了隋末之乱死难的人口,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武德三年杜伏威向李唐朝廷称臣之后,江淮地区就形成了以杜伏威、王雄诞、阚棱、辅公佑等为首的武人和江淮世族集结相结合的政治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自然非常排外,别说李世民一纸命令,恐怕就是李渊的命令都不会好使。

一旦长孙无忌在江淮碰壁,或者受到抵制,以长孙无忌有仇必报的性格,下一步,他肯定会炮制辅公佑谋反的所谓证据,逼返辅公佑。在原本的历史上,辅公佑确实是反了,不过当时因为李唐朝廷命令李靖为东南道行军总管,率领唐军精锐迅速平定了辅公佑之乱。

只是这个时空,因为陈应的影响。让李渊开始忌惮陈应,为了防备陈应,把不惜把李靖从东南道调到陇右道,成为凉州大总管。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辅公佑再像历史上造反李唐朝廷用谁是平叛

李世民麾下的河东军以及秦琼、程知节、牛俊达、谢映登、张公瑾、张亮等倒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可以出于政治的考量,李建成以及其麾下的文武将官,绝对会不遗力的反对李世民率军平定江淮之乱。

李建成麾下有薛万韧、薛万彻、冯立、李瑗、魏文忠、李世绩、韦挺同样也人才济济,同理,李世民麾下的政治势力也不会允许李建成再立新功,所以无论是李建成亲自挂帅,或者由东宫门下将领平叛,一样会被阻止。

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又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由于李建成、李世民的储君之争,双方都也不会拿到平定江淮之乱的机会,那么朝廷里,除了李靖之外,还有中立派将领吗

有倒是,比如任国公刘弘基。官居骁卫大将军。还有身为吏部侍郎的殷开山。不过,进入武德六年的殷开山身体大都不好。

可惜,像河北、山东安抚经略大使、左武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恐怕不能轻离河北。

算来算去,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陈应的舅哥李道宗了,不过李道宗看样子也倾向李世民。

唯一可以出兵镇压的只有河涧王李孝恭了。

但是,对于这个与李靖搭挡了六年的李孝恭,陈应有点拿捏不准。李孝恭确实是平萧铣、经略巴蜀、招抚领南诸州立下大功。但是,他的这些功劳,全部都有水份。用句毫不客气的话说,哪怕是一头猪跟着李靖,都可以赚足功劳。李孝恭的这些功劳,有多少是李靖带给他的

就好比李建成善战之名,强过李世民的战功,如果没有陈应,他的善战之名要失色三分都不止。

想到这里,陈应不禁心急如焚。

陈应再一次体会到了消息不畅的困难,更祈求长孙无忌不要激怒辅公佑,至少别让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血上加霜。

如今的大唐,除了关中之外,河东还没有扫平战乱的废墟,河北、山东更是处处闻哭声,到处树新坟。如果此时江淮再一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