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6(2 / 2)

当从庆州徒步走到伊吾的时候,长孙无忌已经瘦得与这个时代的普通大唐人一样,体重减下来足足八十余斤,哪怕是与长孙无忌再熟悉的人,实在难以相信,这个身材高瘦,目光涣散,头发蓬乱的人就是长孙无忌。

一路上,紧跟着鲁志昆的队伍,吊在队伍的三五十里之后。终于在十月飞雪的时候,长孙无忌与众随扈齐聚高昌城

望着高昌城,长孙无忌嚎嚎大哭,诸般辛苦,终于挺过来了。

当长孙无忌拿着自己凭信来到陈应面前的时候,陈应低着头,打量着这个如同乞丐一般的长孙无忌,心中有一股错觉,有一股非常奇怪的感觉。

在历史上长孙无忌可不是什么好人,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都是死他的手里,他可不算好人,如果说李世民是猛虎,那么长孙无忌就是猛虎脚下的一条毒蛇。

当一个恶棍,史笔上只是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人的好坏,可终究人还是人,当直观的看待一个人,才发现,即便是十恶不赦的人,可能也有软弱的一面

陈应哪怕心中对长孙无忌再怎么恨,表面上却像许久不曾相见的老朋友一样,热情说道:“恭喜你,长孙长史,没想到你居然如此减肥成功了,可喜可贺啊”

不过看到长孙无忌的瞬间,陈应也警惕起来。

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不是凶狠的人,而是对自己真狠的人,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暴瘦近百斤,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对自己有多狠啊

然而,长孙无忌却做到了。

长孙无忌笑笑:“陈大都护丝毫不意外我能来到这里”

陈应点点头道:“这是当然,不是有句话吗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长孙无忌看着陈应样子,顿时明白了。先前长孙怀安向他禀告七口井事件,当初长孙无忌就怀疑这件事情不会是偶然,也不是意外。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世界上最信不过的就是巧合

长孙无忌笑道:“有吃的吗我饿了”

陈应淡淡的笑道:“你不怕我下毒吗”

长孙无忌道:“你只要敢下,我就敢吃”

“哈哈”陈应仰天大笑起来:“很好,很好,不愧为长孙无忌”

第一五六章生杀大权一念而决一更

第一五六章生杀大权一念而决

每一个胖子都是潜力股,对于这句话,陈应有了清晰的认识。原本的长孙无忌就是一个大胖子,每一动一下,他身上的肥肉都会颤抖着,如同波浪。可是现在,失去一身的肥肉,长孙无忌变得如同长孙无垢一样,尖尖的下巴,大大的眼睛,显得整个人都非常精神。

至少让陈应感觉,长孙无忌有点小帅。也确实如此,如果以长孙无垢丑成钟无艳,恐怕李世民也不会娶长孙无垢为妻。

陈应升起一堆火,在火堆上烤羊一条羊腿,随着绞架缓缓转动,羊腿上的油脂,一滴滴沾入火堆,发出滋滋声响。

两个恨得不把对方扒皮拆骨的男人,却心平气和的坐在篝火前。

闪烁着的火光,将长孙无忌的脸,照耀成金黄色。此时的长孙无忌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絮絮叨叨的说道:“以前的时候,我一顿饭能吃五斤羊肉或者两只肥鸡,还要加一钵子米饭现在有它足矣”

说着,长孙无忌将一块如同手指一般粗细的奶干扔进自己的嘴里,慢慢的大嚼起来。

可别说,瘦下来的长孙无忌给人一种风度翩翩,倜傥儒雅的年轻人。陈应在后世的时候,曾经胖过,他对减肥的痛苦深有体会,他更知道要想把自己的肥肉减下来近百斤,这其中有多难。

长孙无忌看着陈应没有理他,依旧唠叨道:“终于瘦下来了,我才感觉瘦下来的滋味居然如此美妙,以前我的屁股太大,马鞍子都装不下去,我一般出行,只能坐车,不能骑马,十数年下来,我的骑术已经荒废了,现在,我的骑术已经回复如从前,我们长孙家的家学,总算没有丢光”

直到现在,陈应才想起,长孙无忌的父亲是长孙晟,也就是历史上那么一箭双雕的主人翁。陈应撇撇嘴,淡淡的笑道:“那我是不是要恭喜你了”

“这算因祸得福吧”长孙无忌淡淡的道:“我们原本可以成为朋友,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秦王殿下”

陈应的目光变得有些幽深,他悠悠一叹,摇摇头道:“武德元年,当你向秦王殿下建议,一旦招揽不成,必定将我除去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可能了”

长孙无忌哑然失笑:“这么说,还是我把你逼成了敌人”

“可以这么说吧”陈应点点头道:“自我与平阳公主成婚以后,我就做好的打算,绝对不掺合,秦王与太子殿下的斗争,你们爱怎么斗,爱怎么争,其实跟我没啥关系”

对于陈应的话,长孙无忌也深以为然。陈应是李建成的妹婿,又是李世民的三姐夫,无论他们谁成功登上皇位,其实都亏不了陈应,陈应就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这时,陈应起身,拿着刀子从羊腿上割下一块肉。

长孙无忌愣了一愣,接过烤羊肉,却没有吃。

陈应道:“放心吧,没毒”

“不是,我是真的吃不下”长孙无忌苦笑道:“我已经戒食荤腥”

陈应并没有理会长孙无忌,他有戒备心理是属于正常的。

陈应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喃喃的道:“其实,我这个人啊,并没有什么大志,既不想建立旷古伟业,也不想青史留名,我只想有一个大的庄园,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凭我的本事,不出十年,我一定可以成为大唐最富的人家”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承认陈应并没有吹嘘自己,陈应率先发明羽绒服,很快风靡长安,广为流传,仅仅羽绒服一项,就给陈应带来不下十万贯的收益,当然,除了羽绒服,还有钢铁、制盐、煤球、双面铁铧犁、新式农具以及四轮马车和轴承,陈应每弄出的一项,都是日进斗金的大买卖。

其实,不用十年,仅仅这五年时间,长孙无忌就看着陈应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酸,成为大唐有数的富豪。当然,掌握着百骑司的长孙无忌更清楚,陈应自己这些年,足足供养了东宫百万贯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