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昌王的高压统治下,高昌汉民为了生存,面对突厥人的挑衅,只能忍气吞声。高昌国说是一外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事实上却是一个是非不分,律法沦丧,强者欺凌弱,胡人欺压汉人,恶人横行无忌,良民无以自安的国度。
突厥中确实有一项约定俗成的“抢妻”习俗,允许强有力的青年去抢夺各地、各部的女子为妻,这在汉人眼里乃是一项鄙陋之极的野蛮风俗,在中原别说普通人家的男人抢夺别人的妻子要判重刑,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强抢有夫之妇,但在高昌国却是默许这种行为当然,抢别人老婆的会被认为是好汉,被别人抢了的那便是窝囊废。
高昌王朝屹立一百四十年,高昌汉姓血统完全混乱,别说语就是退化,就连生活习性也与胡人一般无二。高昌汉人在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上是退化了。陈应作为后世之人虽然明白,这是特殊时期汉人化为胡人的例子一但在历史上却绝非仅此一例。
在后世天朝时期,法律在升学、生育、纳税、社保、医疗、各个方面向少数民族倾斜,很多汉人也主动改成少数民族,也是主动胡化。
陈应可以理解,麴氏的行为,却不会接受。他灭亡高昌的心思,则更加坚定。
最让陈应气愤的是,高昌王为了获得突厥人的庇护,送高昌汉人女子供突厥人银乐,送青壮年供突厥人为奴隶。
陈应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瑟瑟发抖:“现在高昌国还有多少汉人”
马孟明感受到陈应身上的杀气,怯怯道:“除了薛、马、张、何、柳、刘六姓还有一两千青壮之外,似乎就这么多了”
“其他人呢”
陈应语气中的杀意,傻子也能看得出来。
马孟明不敢回答。
“哈哈”陈应推开门,任寒风吹拂着身体,他害怕自己的愤怒,会自己点燃。
陈应走到城中军营。
看着陈应到来,骁骑军与陌刀军将士,纷纷列队迎接陈应。
陈应目光扫视着众将士道:“咱们汉家男儿,有两件事情最忍不得,一是杀父,二是夺妻。咱们大唐法度,有两件事最容不得,一是叛国卖友,二是奸人妻女。谁犯了这两件事情,依我大唐法度,却当如何”
罗士信大吼道:“当杀”
陈应望着马孟明问道:“马令尹以为如何”
马孟明颤声道:“叛国卖友者当诛否则社稷何以存奸人妻女者当杀否则黎民何以安”
“马令尹说得好”陈应又望向众将士,道:“各位兄弟,西域自古以来,就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的领地,如今西域我汉家同胞的家园被人践踏,妻女被人凌辱,你们会怎么办”
众将士的热血开始沸腾起来:“杀杀杀”
陈应又道:“高昌
张迈又道:“麴氏高昌,自立国以来,是非不分,律法沦丧,百姓仓皇无依。虽然号称汉邦,但我看,他麴氏就是突厥人的爪牙,我华夏百姓,一族同胞没少受过屈辱欺压,而投诉无门。不过,今天,本大将军来了,我们来了,我们到了哪里,咱们的大唐的秩序就建立在哪里,咱们大唐的秩序,使胡人不敢欺压汉人,使强者不敢欺凌弱者,使恶人不敢横行,使良民得以安生。”
罗士信此时隐隐已经明白了陈应的意思,他兴奋的大吼道:“杀掉高昌王,灭掉高昌国”
众将士振臂大吼:“杀掉高昌王,灭掉高昌国”
陈应转而望着马孟明,此时马孟明脸上冷汗直流,身子抖动如同筛糠。
陈应笑道:“马令尹,本大将军再教你一个道理”
马孟明愕然。
陈应道:“胡无人,汉道昌”
第八十七章出镇西域大都护二更
第八十七章出镇西域大都护二更
第二天的时候,没有等陈应出兵,苏定方就传回了消息。
高昌王麴伯亚,自绑缚,牵羊提壶,自动请降。事实上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陈应的意料,在西域陈应,自陈应在凉州大败统叶护可汗二十万兵马,他的气势已成,高昌王就算有种抵抗,长期被高昌王奴役的高昌人也不会跟着高昌王抵抗陈应的大军。
不过,陈应也有陈应的弱点。
他后续乏力。虽然西域各部纷纷投降,贡献粮秣,然而,这些粮秣,勉强支撑陈应全军饿不死,却无法支撑陈应再发动大规模战争。
灵州虽然有粮食,凉州也有,可是大雪封路,运输已经中断,现在这个天气,猫冬还行,外出肯定会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不过,陈应也没有闲着。而是派出零星散骑,向各部传达西域向陈应拜见的命令。
来不来,是他们自己的事。不过,只要敢不来,后果自负。
意料之外的是,高昌国的棉花不在少数。弹棉花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高昌城,与高车城同时开动,终于纺棉线织成棉布,这事还急不来,陈应对于这种事情还真不精通,别说织布机的原理,就算是样子他也没有见过,依稀看过的古代织布机图片,也会他扔到哪里去了。
闲着没事,陈应就在高车城让高车国内行商的商旅,问他们要西域地形图,用了两个多月的时候,陈应终于将西域地形图画好了。
翻看地图不难看出,葱岭、天山、阿尔泰山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制高点,西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游牧民族一旦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将对陕北高原和银川平原、乃至关中平原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从高原上山洪爆发般倾泄而下的滚滚铁骑足以在瞬间将一切抵抗辗成齑粉。
不幸中的万幸,有河西四郡长达两千余里的干旱地带,行军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陈应为什么要在冬季冒着严寒前来征伐,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用水问题。
冬天河西多少都会下雪,有雪就不难解决人马的用水问题。
可是反过来也是同样,如果游牧民族在西域休事数载,养得兵强马壮,真如山洪一样倾泄而下,这将是灭顶之灾。光靠阳关、玉门关、嘉峪关是挡不住的。再坚固的雄关,总有攻破的机会。
好在,我们的祖宗没让我们失望,西域一直以屯兵耕田,以耕代守是自汉代以下形成的规矩。
唐末军阀割据,朝廷对西域长鞭莫及,吐蕃攻陷河西,鞭指关中,在这个关键时刻,沙州人张义潮挺身而出,光复河西十一州,率十一州归复唐朝,避免了西北的割据。
事实上,西北一旦割据,危害性并不比东北弱。好在,秦凉之地民风异常剽悍,还勉强支撑得住,但银川平原就不行了,鄂尔多斯高原一失,银川平原也就保不住了,而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