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4(2 / 2)

事实上,就算李秀宁没有成婚的时候,她也不经常在长安,也不会经常出现在眼前。然而,此时李渊的心境恰恰正是天下父亲一般,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十八年的大白菜,一朝之间被猪拱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都感觉莫名奇妙,不知道为什么李渊会如此反常。

李渊背着手不知道来回转了多少次,终于,在李渊期盼的目光中,李秀宁和陈应总算来到了皇宫之后。

“拜见阿爹。

“拜见外父大人”

李渊左右打量着李秀宁,此刻的李秀宁越发的美艳动人。李渊这才期期艾艾的道:“免礼平身”

原本,李秀宁没有回宫的时候,李渊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给李秀宁说,可是看到李秀宁的刹那间,李渊却不知道话该如何说出口了。

李渊在武德殿内所设的宴非常丰盛,可是在场的众人却无心下咽。李渊头疼的是大唐的财政问题,自李渊立国以来,大唐连年战争,财政收支从来就没有平衡过,依靠着拆东墙补西墙,勉强度日。

盐铁是朝廷赋税的大头,可是陈应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钢铁产能,在这个时代钢铁产能,就意味着大量的钱。

李渊斟酌着,自己如果强行依靠皇帝的威仪强逼陈应,显然对陈应也非常不公平。可是他现在还真拿不出与陈应对等交换的东西,总不能列土封王。如果李渊真敢如此,恐怕大臣们一半以上都会挂印而去,辞职不干了。

唐初的大臣,操守和底线都还是有的。

唐朝的大臣,可不像满清时期的满朝磕头虫。

想到了半天,李渊也没有想好措辞。他把目光望向李建成,李建成会意,正准备起身。这个时候,陈应反而最先起身了。

“外父大人,太子殿下,儿臣有话要说”

陈应一本正经的从怀中掏出一个卷轴,双手捧在手心,举过头顶。

陈齐迈着宦官独有的小碎步,走到陈应面前,接过陈应的卷轴,小心翼翼的递给了李渊。

李渊漫不经心的打开这个卷轴,他原本以为陈应也是附庸风雅,拿着一些所谓名人字画送给他。

然而,在李渊展开的瞬间,李渊脸色陡然剧变。

因为上面写着,陈应愿意将名下三座高炉,以及甲坊、弩坊、陌刀坊以及钢铁坊等大小十一座工坊,包括四千三百余名工匠,一万六千余名民夫,所有技术储备,全部无条献给朝廷。

李建成看了看陈应,有点难以置信。心中暗道:“陈应疯了吗”

事实上,陈应没疯,他非常清楚。欲取之必先予之。

第十二章钱庄是一个好东西二更

第十二章钱庄是一个好东西二更

私心人皆有之,李建成也不例外。虽然说大唐国库财政吃紧,可是自从陈应兴建高炉炼钢以来,依靠着陈应三成分红,东宫的内库此时却非常充盈。

要知道,李渊想收回陈应的钢铁作坊为国有的想法,李渊不仅给李秀宁商议过,同样也给李建成说过,李建成当既就以“夺臣之资,非人主所为”给怼了回去。虽然收盐铁专营的国策不动,可是这一刀,暂时还轮不到陈应头上。

轮不到你,你赶紧着急送人头。

李建成望着陈应的目光充满怨念。

同时一个消息,看着李建成吃人的目光,李世民好奇陈应又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李世民悄悄接到李建成手中的卷轴,发现上面所写的内容时,李世民心中心花怒放。

原本东宫的收入与秦王府都不分上下,李世民的开销,比李建成更大,所以收支不平衡,不仅仅是大唐国库,秦王府同样吃紧。这两年东宫的财政收入大涨,甭提让李世民多吃味了。

可是,现在陈应居然要把自己的钢铁作坊、甲胄坊、兵器坊,全部献给李渊,献给大唐朝廷,李世民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不够用了,陈应你的脑子到底是乍想的啊

李渊强忍着狂喜望着陈应道:“你很懂事,朕甚是满意。难得你有如此雅量,解朕燃眉之急”

陈应一本正经的道:“盐铁乃国之重器,非人臣可持有。微臣今日所有全赖陛下厚赐,满门上下无不时刻赞颂陛下的恩德。微臣纵然愚钝,也不敢依仗着陛下宠爱,肆意践踏国法。陛下明鉴,这正是微臣有感陛下隆恩无法报答,这才想出来的惠民之策。”

“你有如此孝心,朕心甚慰,然”李渊沉吟道:“清林里的那几个坊市,是你陈氏的产业,平阳过去也不能过苦日子,这些产业,还是留着陈氏花销吧”

李渊当然知道,李秀宁嫁给陈应,可是带过去了小两千人。平阳公主府里的僮客也好,亲随也罢,甚至宫娥和宦官,他们都是要领俸禄的,以平阳公主为例,她的定例是六十八人差遣,其他的佣人,都是需要陈应去负责。小两千人吃喝拉撒,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量,两千人花销至少一年五千贯左右。

可是,陈应与平阳公主二人的俸禄加在一起,依旧无法支撑这么一大家子人。

作为一个父亲,肯定不希望看到女儿受苦。

爱情和面包,在古代根本就没有考虑的余地。没有面包会幸福吗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李建成听到这话更加惊讶了。陈应想送,一送就是数十上百万贯,可以说只要接受陈应的这些产业,国库的收入能不能好转不好说,反正朝廷每年可以多收一百万贯以上,甚至这挟粮,可以足够支撑着大唐打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战,或者两场甚至三场局部战争了。

陈应道:“陛下,微臣其实也是有私心的,钢铁作坊产能不是一万斤两万斤,而是一两千万斤,这样的产量,这样的规模,无论放在谁手中,都足以左右天下格局,这样的重器,绝对不适合掌握在微臣手中,所以请陛下成全微臣”

李渊摇摇头道:“此事不必再说了”

李秀宁暗暗朝着陈应使着眼色,她知道陈应的顾虑,不过看到李渊不同意接受,她也想让陈应顺水推舟。

不过,陈应打定了主意,想要转型,这个战略绝对不会半途而废。钢铁的利润虽然高,但是能高过银行,能高过医院关键是,无论是银行还是医院,都可以赢得美名,同时还获得巨大的实惠。

陈应道:“敢问陛下在大唐,上户、中户与下户,何人纳税最多

李渊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