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重要的是,夏军已经没有战斗的意思,整体开始撤退。
魏征笑道:“恭喜太子殿下旗开得胜”
李建成摇摇头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连日来的连番大战,王世充仿佛像疯了一样,将烧红的石头砸向磁涧唐军大营,此时唐军大营里伤亡惨重,只得被迫放弃第一道外围营垒,此时李世民已经失去了突围的实力,只能在大营内苟延残喘,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胡子邋遢的李世民,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神韵,空气里飘荡着浓烈发臭的血腥气,枝头鸦鸟呱呱乱叫。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十几条野狗夹着尾巴像狼一样,潜到战场上,嗅鼻欲找新鲜人肉吃,一双双狗眼睛也是赤红,仿佛是吃多了人肉似的。
李世民望着鱼鳞一般的密云铺满天际,随时都会下暴雨,怕是夜里也不会有好天气,说道:“今夜,王世充怕是不会进攻了”
“现在还不是雨季,即使下雨,雨也不会太大,怕是前夜就是停”长孙顺德捋须说道:“也许能试一试偷营,这边做好准备,等雨一停,就立即摸过去。”
不多时,狂风大作,枝坠草折,李世民也终于松了口气,看样子要下雨了,下雨就意味着王世充依仗的手段失去了效用,李世民这一刻恨不得马上放声大哭,终于不用在忍受铺天盖地疾火流星的打击了。
好半天,李世民这才回过神:“长孙大将军说什么夜袭”
长孙顺德点点头道:“秦王殿下你看,这些天以来,王世充的胆量是越来越大了,他们的营垒非常简陋,既没有挖壕沟,也没有布置拒马、鹿砦,大营里还简陋得很,营火都设在空旷处,只要大雨倾盆而下,营火都有可能会给浇灭,最关键的是,他们需要烧红石弹,所以只要雨停,军卒肯定会被驱赶出营,去寻找柴火”
李世民的眼睛一亮,大雨停下来,正是郑军将士四处找干柴点营火的时候,的确是偷营的好时机。不过王世充也是知兵之人,虽说在最前面的轻兵与投石部队几乎没有像样的营寨子,但是相距四五百步就立有营栅,堆土为垒,主力都聚集前垒,分营驻扎,想来对夜袭偷营会有防备。
秦琼向李世民道:“秦王殿下,末将去吧,您给我两千兵马,若是末将可以顺利突破郑军前营,您再率领大军突击,扩大战果,如若这是一个陷井,您就收兵回营,谨守大营”
李世民心动了,不过他却道:“秦将军,这如何使得”
秦琼道:“老程受了伤,现在身子还没有恢复,除了我,没有人比我合适。”
s:等下为堂主陈应加更一章
第二二七章王世充后院起火为堂主陈应加更
第二二七章王世充后院起火
偃师,陈应登上望塔。虽然陈应采取攻心之计,让郑军王世恽麾下士气动摇,军心涣散,然而仅此而已。
陈应迟迟不见下一步动作,李秀宁也感觉急了。事实上,陈应也没有闲着,他也得到了长安荥阳郑氏弹劾他的消息,虽然这一个坎过去了,陈应并没有掉以轻心,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仅仅从郑简暴露出来郑氏的实力,就让陈应警惕起来。
“你倒是有心情在这里看风景”李秀宁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就在这时,李秀宁发现陈应怀里抱着一个盒子,他身边也有护卫跟随却没舍得将这些册子让护卫帮着他拿,李秀宁好奇的问道:“你抱的是什么东西,看得这么紧”
陈应微微一笑道:“自然是宝贝,你猜猜看这是什么”
李秀宁还以为陈应准备拿给她的礼物,眼珠子一转道:“莫非是珍玩玉器”
“算了,让你猜,估计你也猜不出来。”陈应顿了一顿道:“这里面装着关系着大唐社稷的重宝”
李秀宁眉头一蹙,从陈应手中轻轻接过这个盒子,发现居然是一册册账薄。
“这是”
“荥阳郑氏的田册。”陈应说道:“你猜一猜,荥阳郑氏名下有多少田产”
“多少”李秀宁问道。
“包括寄户在内,荥阳郑氏差不多将河南道周边的田地都圈占过来,有二十六万多顷多为上好熟地”陈应说道。李秀宁暗暗吃了一惊:“寄户为避税赋,将田产、佃户寄于世族门阀名下,这不是什么秘闻,也没有想到荥阳郑氏名下隐藏了这么多土地”
二十六万多倾,就是两千六百万亩。这个数字相当骇人,因为后世河南省的面积也只有差不多十七万平方公里,而两千六百万亩,相当于整个河南省的十分之一。虽然说十分之一一点七万平方公里还真不算大,关键是河南省只有一点二二亿亩,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耕地都在荥阳郑氏名下。
中上等良田,只要不遇灾害,一亩地年收成差不多有一石五斗左右的收成。佃农租田交租税粮赋,差不多占到年收成的五到六成之多。虽然说,在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为了保证田地的地力,需要轮耕,就是让三分之一的田地休耕,就算这样以来,荥阳郑氏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以收到六七百万石粮食。即使加上粮食减产等因素,那么荥阳郑氏的收入也不会低于五百万石。
陈应这个时候才感觉到害怕,如果有五百万石粮食供自己操作,那么自己可以轻易搞跨大唐的粮食市场,因为这些粮食,郑氏完全有实力养活一支莫约五十万规模的军队,自立为王的实力绰绰有余了。这年头有田就意味着有粮,有粮才能养兵。
“先查清楚哪些田产是荥阳郑氏所有,哪些田产是附近农户、田主寄在荥阳郑氏名下,先不要放什么风声出去”陈应向李秀宁道:“把这个帐册交给陛下,陛下,应该会高兴的。”
李秀宁摇摇头道:“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荥阳郑氏与七宗五望世代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大唐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或者说大唐有一点对付他们的意思,他们马上就会转投王世充或窦建德,如果这样的话,王世充和窦建德做梦都会笑醒。”
陈应问道:“怎么,还要任由荥阳郑氏占着这么多田地不成还给寄户不成如果陛下,将这些田地直接分配下去,哪怕每亩地收五升粮、八升粮的高税及摊派,也会让农户欢欣鼓舞”
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人都沦为佃户,跟田主租种田地,上田每亩交租差不多麦五升、稻一石,还要承担丁税以及各种摊派,生活十分的困苦。如果能将田分给他们,并且将实际负担降低一半左右,李唐想得不到这些户的拥护也难。
陈应十分熟悉底层民众的苦难,更倾向将这些田地直接分配给拥护大唐的农户,直接实打实的夯实大唐在中原的根基,实在不愿意将田地还给那些食民血、食民膏的世族门阀。
李秀宁微微摇了摇头,也没有直接说什么,说道:“这件事,要让父皇与众臣去商议吧,这时候不能太草率决定”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