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2 / 2)

林传福拥有技术,还有熟练的工匠,现在魏猛、黄发财等人已经掌握了利用坩埚提炼高锰钢的技术,只要掌握住灵州的铁矿、盐矿和煤矿,李建成不仅仅可以拥有取之不尽的钢铁、盐或资金,陈应还可以利用太子李建成的这个大旗,把他的商业帝国,建立稳定的根基。

等到七年之后,就算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对陈应强硬,因为陈应到时候,已经掌握住了大唐的国家命脉,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事实上,陈应的打算就是无论是李建成或李世民谁胜谁败,他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李建成对于陈应的提意倒没有反对,正如陈应猜测的那样,东宫三卿之一的司府令,虽然地位高,权势也不小,然而裴矩还真没有看到眼里,李渊的身体没有问题,而裴矩已经古稀之年,恐怕他还没有熬到李建成登基,享受东宫的红利,他人已行之将木。

李建成道:“裴矩大才,本宫也是知道的,可是裴卿若去灵州,只怕他的身体恐怕吃不消。”

“这倒无妨”陈应道:“臣可以送他一辆四轮马车,里面装上暖炉,一路既无颠簸之苦,也不会受风雪之寒。”

李建成又问道:“那应委任裴卿何职”

“这个”陈应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顶替杨则,成为灵州刺史让从三品东宫司府令成为正四品灵州刺史,这是降职,发配。恐怕裴矩心中会有芥蒂。可是委任裴寂六州总管,总管灵州、丰州边事这是陈应从前的官职,可是裴矩若是得到这个举荐,肯定会受到裴寂的阻拦,很难过得了李渊那一关。

突然,陈应恍然大悟:“太子殿下何不举荐裴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观军容使这个官职属于后世的政委性质,可大可小。小者为一军一卫,相当于后世集团军级政委,而像鱼朝恩总监九军,他这个级别则相当全军总政委。级别相当于级别。让裴矩成为六州总管,裴寂会反对,可是让裴矩成为李建成的代表,观灵州军容,这相当于大军区政委,级别可是像十六卫将军一样,从三品的官职,也符合裴矩的身份。

李建成闻言大喜道:“妙,妙,实在是太妙了”

李建成虽然走了,可是李秀宁却留了下来。

有些事情,包括李建成,李秀宁也没有说。

当李秀宁将柴氏不同意将李秀宁的堂书退婚,执意让李秀宁为柴绍守节。陈应一听这话,顿时就毛了。别说现在只是初唐,就算到了明清那种理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也没有让公主守寡的道理,虽然理学毁灭人欲,却不敢把这个枷锁用在皇室身上。

法家最高的理念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商鞅在立信的时候,也不敢处罚太子,仅仅将太傅公子虔的一足斩下。

陈应道:“这件事交给我办吧,我一定可以处理好的”

李秀宁问道:“陈郎打算怎么做”

“先礼后兵”陈应道:“若是柴家识实务最好,如果不识实务,那也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陈应此时还真有这个底气,如今侯莫陈氏与柴氏正在开战中,商战,其实还真不是侯莫陈氏的所长,但是这却是陈应更擅长的东西。其实说到底,陈应对于军事只是半瓶水,他不过是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失去这个优势,陈应也只是充其量一个战术型的指挥员。指挥三五个折冲府,已经是他能耐的极限了。可是要说商战,陈应可以分分种交柴氏如何做人。

听到陈应这话,李秀宁反而迟疑了起来。

虽然她与柴绍无情,可是柴氏却没有亏待她,她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陈应会如何对付柴家,她暂时不知道,可是她却知道陈应是将军,最擅长的应该是破坏。陈应这个决定,让她有些猝不及防。有心拒绝,又怕冷了陈应的心,以后再无转机。有心答应,又觉得有些仓促草率

这个莽撞的少年郎啊,真是让人难办。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一时间李秀宁纠结起来。

李秀宁考虑了莫约小半柱香时间,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陈郎,能少杀人就少杀人”

陈应点点头。

对于蹬鼻子上脸的人,自然不用客气。

三更八千送上,求票。

第六十八章李道贞的野望

第六十八章李道贞的野望

在武德二年的最后一个月,灵州总管李道宗得胜的消息传来。武德二年的李轨事实上已经众叛亲离,原李轨的谋主,西凉吏部尚书被其民部尚书安修仁与其子魏公李仲琰联手害死,当李道宗率领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抵达武威姑臧城外,安修仁与奚道宜趁机起兵,控制姑臧城门,引李道宗大军入城。

李轨措不及防,兵败退守宫城。李道宗亲自劝降李轨,奚道宜原本是薛举的柱国,在薛仁果兵败时,率领三千余残部投靠李轨,后李轨并没有实现他册封奚道宜为凉州刺史的诺言,奚道宜因而生出怨恨,若是让李道宗成功招降李轨,害怕李轨将来报复他。为此奚道宜与安修仁商议,联络守卫皇宫城的安修仁之兄左武卫将军安兴贵,在安兴贵里应外合之下,奚道宜率先攻入宫城,大杀四方,等李道宗冲进皇宫时,李轨李处则只是一尸无头尸体。

李渊自以为他的漫天过海之计得逞,并对左仆射裴寂、中书令萧瑀说:“如今道宗镇守边陲,以寡制众。从前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敌之功,道宗勇敢,与之相似。”

遂封李道宗为任城王,为表彰李道宗的功绩,同时改封李道宗为凉州兵马都总管,管辖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军事。

等陈应得知这个消息时,像吞了一颗苍蝇一样恶心。不可否认,李道宗有功,然而李道宗大败李轨,占据凉州,扩土七州之地,在性质上属于捡漏了,偏偏人家李道宗不仅封王,而且成为了实质名贵的“河西王。”

陈应甚至在怀疑,如果没有李世民篡位,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