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1 / 2)

车的,狗眼瞎了”

驭手是陈府的老周,陈应原本也感觉奇怪,老周向来稳重,今日是怎么回事陈应道:“怎么回事”

气急败坏的陈齐一下子掀起车帘,正望见一辆通体朱紫色的三驾大马车,在数十名劲装武士的拱卫下缓缓前进。这辆三驾马车占据着官道的街心位置,包括武士彟等人的马车,皆停在路边让行。

陈应朝那辆朱紫马车看了看,见那辆三驾马车没有明显的标志,也没有什么饰物,然而偏偏显得古朴典雅大气。

原本脸色涨红的陈齐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脑袋一缩,坐回马车内。

陈应暗暗惊讶,看样子这辆马车的来头不小,能让陈齐退避锋芒的,肯定是陈齐惹不起的人。

就在陈应准备放下车帘的瞬间,对面那辆朱紫马车的车帘也微微掀起,露出一张满是沟壑的老脸,老者脸色红润,目光却非常犀利。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侯莫陈虔会的亲随、侯莫陈府的大管事虞庆。陈应虽然不认识虞庆,可是虞庆早已认识陈应,看着陈应似乎是坐着马车返回长安,顿时向侯莫陈虔会道:“阿郎,五郎好像是要回长安”

“回就回吧”侯莫陈虔会道:“太子回京,他肯定要入东宫拜见的。我们去城外,看看五郎选的是什么地方”

陈应的马车与侯莫陈虔会的马车擦肩而过,陈应疑惑的看着惊魂未定的陈齐道:“陈太监,那辆马车是谁家的气势不小啊”

陈齐早就知道陈应其实是侯莫陈氏的长房的五公子,看着陈应的态度似乎是并不知情的样子。陈齐叹了口气道:“这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侯莫陈家的马车”

侯莫陈氏陈应自然有些印象,当然仅仅是有些印象而已。

看着陈齐闲口不言,陈应也失去了聊天的兴趣,闭目养神。

东宫显德殿内,李建成与韦挺、王珪、冯立、李瑗、魏征和新收的裴矩、尉迟恭、寻相、李世绩、既徐世绩和元宝藏等人齐聚一堂,举杯畅饮。

李建成其实不知道,后世有人将东宫的韦挺、王珪、冯立、李瑗、魏征、裴矩、薛万彻和罗艺称为东宫八将,此时东宫除了罗艺之外,八将已经进入了其七,当然因为陈应这个异世蝴蝶的到来,东宫的实力也发生了改变。此时李建成的羽翼算是成了,他文有王珪、魏政、李瑗、韦挺,裴矩,武有薛万彻、冯立、尉迟恭、徐世绩、元宝藏和陈应,算起来,无论文武,事实上都可以完全压制李世民一头。

李建成挟平定河东之乱的大功而归,东宫气势大振。

韦挺端起酒杯,一脸忿忿的道:“我们东宫兵强马壮,区区一个王世充,何足道哉,无论薛将军还是李将军出马,还不是手到擒来,若是让秦王打败了王世充,岂不是更加助长秦王府一系的气焰”

李建成神色淡然的道:“本宫了解二郎,他不会有那样的心思”

韦挺:殿下,秦王此刻或许不会有这样的心思,但秦王身边的人,那些指望着秦王给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带来富贵尊荣的人,可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

李建成:你是说鲁国公

韦挺:刘文静不是一个人,他是开国元勋,朝中文武,很多人都看他的眼色行事

李建成:其实,我更担心李密此人今日所作所为,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严,日后必是朝廷心腹之患

韦挺一看李建成这个态度,顿时急了:“殿下,秦王此刻或许不会有这样的心思,但秦王身边的人,那些指望着秦王给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带来富贵尊荣的人,可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

李建成道:“可鲁国公已经死了。”

韦挺道:“刘文静不是一个人,他是开国元勋,朝中文武,很多人都看他的眼色行事刘文静虽然死了,可是他的门生故吏都在,他们如今都投靠在秦王门下。”

就在这时,魏征却道:“其实,臣更担心秦王秦王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严,日后必是殿下心腹之患王世充麾下有秦琼、程知节、单雄信等瓦岗旧将,与秦王有旧,若是让秦琼、程知节、单雄信等旧将带着瓦岗军投靠在秦王麾下,秦王必如虎添翼。”

李建成越听脸色越阴沉,裴矩赶打着圆场道:“殿下,要留意秦王身边的那个长孙无忌,此人乃是

李建成打断了他的话:“他是二郎妻兄,与我也算一家人。”

韦挺一愣。皇室之中手中皆会相残,何况区区八杆子打不着的弟妻兄弟这算什么家人

王珪却醉眼朦胧的道:“怎么不见陈将军”

“陈应”李建成陡然一惊:“陈将军的伤势怎么样了”

韦挺的目光瞟向尉迟恭,不怀好意的笑笑:“尉迟恭将军果然英武过人,陈将军至今伤势未能痊愈。”

陈应是侯莫陈氏之后的消息,在东宫也不是秘密。韦挺自然知道,当初他看不顺眼陈应,只是因为陈应出身低,可是当知道陈氏居然是侯莫陈氏之后,韦挺对陈应的感觉就完全变了。韦挺的人其实是好人,只是心却非常顽固。

好在东宫一系的所有人中,出身都不差,哪怕最差的尉迟恭,也算中上门第,与京兆韦不相上下。

李建成想了想道:“裴司令,劳烦准备一下,本宫晚些时候去陈将军府上探望一下。”

裴矩这个司令,事实上并不是后世的那种军队司令。在这个时候,司令是太子家令的简称,太子家令,就是东宫的大总管,掌握着刑法、食膳、仓库、奴婢等。杨广改家令称司府令。唐复原名,不过司令的称呼却保留了下来。

裴矩躬身道:“殿下,今晚恐怕不妥”

“为何”

“听宫里传来的消息,今晚陛下在宫中设宴,殿下与陈将军皆参宴”

李建成想了想道:“那就给陈府送过去一批药材、补品。”

裴矩道:“臣遵命”

第二十九章哪里不对劲

第二十九章哪里不对劲

月上中天,太极宫两仪殿内,灯火璀璨,一片通明,繁华的桌案和羊绒坐毯排排相依,美酒茶具摆放整齐,粉衣的宫娥和青衣的宦官在宫殿内来回穿梭

尽管初掌大唐民部尚书的纳言陈叔达感觉大唐财税压力极大,然而李渊在两仪殿内的这场夜宴却依旧耗费颇巨。

两仪殿内更是富丽堂皇。桌案屏风,哪怕窗棂除了阴沉木就是紫檀木,镂空花雕不知费了匠人几许心血;四面雕花窗全都打开,让清新的夜风、皎洁的月光直入大殿之中;每位宾客的身边都点燃了红泥火炉,座位上铺着厚厚的貂裘,一点也感觉不到秋夜的寒气,美丽妖娆的宫娥、眉清目秀的宦官把兽香碾碎了添进红泥炉中,青白色的淡烟消散,馥郁的香味,与炊具上的蒸汽弥漫着,仿佛置身与人间仙境。

按照初唐政治清明,李渊如此铺张浪费也会有大臣慷慨谏言,事实上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绝口不提此事。

家国天下,但是家和国并不能混为一谈。哪怕皇帝自承认他是天下,天下就是他,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代税赋制度,其实是两套体系。汉书刑法志说:“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税是向人民征收粮食,所以是“禾”字旁,而赋是向人民征收钱财,所以是“贝”字旁。然而事实上税和赋的分配却是收到的粮食规国家开支,收到的钱主要是人头税为皇室开支。

乾隆所谓的“永不加赋。”其实只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但是他绝对不会提永不加税,这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