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8(2 / 2)

正是因为关心则乱,他还没有长孙无垢这个旁观者看得清楚。

十六卫大将军为正三品武职,如今十六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在河东被刘武周的部将黄子英打败,不愿意投降刘武周而被杀。在这个时候,由右武卫将军陈应晋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也是顺理应章。

当于志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幕僚抵达秦王府承乾殿时已经接近了深夜子时。承乾殿内,两壁都有十数盏孔雀铜灯,灯形如大雁孤足,股托起环形灯盘,灯盘里有三支灯柱,同时点燃三支大烛,将承乾殿照耀得明亮如昼。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宣布会议开始,而是不时的朝大殿外望去。如今秦王府王友于志宁、记室参军事房玄龄、虞世南、颜思鲁、谘议参军事窦纶、萧景、兵曹杜如晦、士曹戴胄、阎立德、参军事薛元敬、蔡允恭、主簿薛收皆尽数到此,难道还有重要客人值得李世民如此翘首以盼

众人暗暗奇怪,窃窃私语。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李世民顺着脚步声望着,众人急忙抬头,看到居然是雷永吉到来,顿时一脸失望。

然而,李世民却露出欣喜之色问道:“打探清楚了”

“幸不辱命”雷永吉躬身道:“回禀秦王殿下,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原来,刘文静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前几日,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劈砍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

这事被刘文静一失宠的小妾听到,因愤恨刘文静薄情寡义,将其事告诉其兄,让其兄向裴寂告发。这个小妾初时只是想利用这个消息向裴寂换点体已钱,反正她已人老珠黄,刘文静不要她了。她只是想换点钱。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裴寂惦记着刘文静,自然寻到了机会。

说起来,也非常可笑。

陈应出奇不意,拿下朔州。裴寂向李渊禀明陈应出身侯莫陈氏,得在陈应居然是侯莫陈崇的孙子,顿时改了主意,同意与陈应联姻。

这件事,被裴寂有效的利用了起来。

裴寂与刘文静非常熟悉,也了解刘文静。刘文静是京兆刘氏,也算是名门之后。不过要分跟谁比,如果跟西魏八柱国相比,京兆刘氏仍旧是次等家族。当年刘文静的父亲刘韶曾为刘文静向侯莫陈文英求亲。

s:不好意思这一章没有写完,继续码字。

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计下

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计

原本京兆刘氏与侯莫陈氏门第相差两等。当时刘文静家门口门戟是十二只,但是侯莫陈氏门前则立着三套门戟,其中最多的是侯莫陈崇十六只,侯莫陈芮十二只、侯莫陈颖十二只。也就是属于一门三戟,当世除皇族之外的一等豪门。

侯莫陈颖的四女儿,嫁为孤独信的孙子独孤孝为妻。开皇十八年孤独孝病亡,莫侯陈文英无出,经独孤家族同意,返回侯莫陈氏。刘韶原本以为,侯莫陈文英又是孀居的寡妇,他让刘文静以正妻娶之,莫侯陈氏应该会同意。

没曾想也算巧合,当时莫侯陈芮被问罪要被发配岭南。刘韶态度非常傲慢的告诉侯莫陈芮“你把侯莫陈文英嫁他儿子刘文静为妻,他可以帮助侯莫陈芮求情,免去流配之苦。”

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侯莫陈芮顿时就毛了。侯莫陈芮属于那种宁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刘韶此举未免有落井下石之嫌,他当既回绝了刘韶。

被落迫的侯莫陈氏拒亲,被刘文静视为毕生奇耻大辱。

裴寂也知道,如今与刘文静势同水火。只要是他赞同的事情,无论对错刘文静肯定会反对。只要是他反对的事情,无论对错,刘文静一律赞成。当然,只要是裴寂举荐的人,刘文静都会在鸡蛋里挑骨头,尽一切努力去阻挠。

在向莫侯陈氏联姻之前,裴寂告诉李渊,如今侯莫陈氏子弟,除了陈应之外,无人了仕大唐。他准备举荐侯莫陈颖的儿子侯莫陈虔会为尚书右丞、通议大夫。

李渊摇摇头道:“不行,太小了”

可以说侯莫陈氏在隋朝混得比李密家族还要惨,如今侯莫陈氏子弟,都需要通过改姓才肯出仕,这对于八柱国家族来说,简直就是耻辱。李渊道:“赐侯莫陈虔会承袭其父广平郡公,官封银青光禄大夫相当于。”

在得到李渊的提点之后,裴寂假惺惺的吏部举荐侯莫陈芮的儿子侯莫陈虔会为银青光禄大夫。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权的官职,主要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年可以掌到将近四千贯的俸禄。

当然,侯莫陈虔会也不差这点钱。

原本以往,像三品以上官员任命,这都是李渊决定刘文静也不会越权,可是看到居然是裴寂举荐的人,刘文静就非常不喜,看到居然是侯莫陈虔会的名字,刘文静新仇旧恨便涌上心头。刘文静大笔一挥,将莫侯陈虔会的名字勾掉了。

看着侯莫陈虔会被勾掉,裴寂也不生气。裴寂故意假装威胁刘文静道:“刘相,你可要考虑清楚,现在反悔还得及”

刘文静勃然大怒道:“甭拿陛下来压我,今天我刘文静把话放在这里,只要刘文静在相位一日,侯莫陈氏一个人也别想入仕。”

裴寂则继续火上浇油,挑衅的望着刘文静道:“莫侯陈虔会可是陛下钦点的人选”

不等裴寂说完,刘文静便咆哮道:“除非陛下将刘文静就地革职查办,否则恕难从命”

裴寂与刘文静在政事堂的对话,当晚就一字不落的传到李渊耳中,李渊听罢,怒极反笑道:“真是朕的好臣子,好得狠,好的狠”

裴寂趁机道:“陛下,臣请告老还乡臣与刘相因私怨,致使国事荒废,罪大莫及,为江山社稷故,老臣请辞。”

李渊听到这话更加愤怒:“来人,将刘文静缉拿,看押天牢,问问他眼里到底还有不有朕这个皇帝”

承乾殿内,秦王府幕僚们听到事情始末,心中一阵唏嘘。真不知道刘文静到底是怎么做上宰相之位的,情商如此之低,不死都没有天理了。

事实上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心中充满了绝望。李渊已经对刘文静失去了耐心,李渊不怕刘文静与裴寂斗。但是,只要拿着裴寂跟刘文静比较,定会发现,刘文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作为副相,参与储君之夺,本是人臣大忌讳。刘文静不仅参与了,而且还参与了手握重兵的秦王李世民,以刘文静的政治权力,加上李世民的军事权力,他们不仅可以斗倒李建成,还可以轻易架空李渊,这就是刘文静必死的理由之一。

当然,还有另外一点。刘文静与裴寂的斗争,让他迷失了自我。事实上刘文静是自卑的,他知道自己远没有裴寂圣眷在心,所以他不惜一切拉盟友,比如一个出身高贵,让李渊忌惮的李密。内外勾连,这也是人臣之罪,刘文静也犯了必死的忌讳。

那么还有一点,则罪无可恕。刘文静居然不听话了。

长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