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52(2 / 2)

每次飞刀一飞,一片刀光闪烁中,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众医家子弟就是一阵欢呼。

“好飞刀,华佗再世”

“真厉害刀到魔除”

“好医术起死回生”

“华头儿,我就服你”

那个耍飞刀的大将不骄不躁,只是对高呼的人微微点头,继续有条不紊地飙飞刀。

指挥整个战斗的麦柯,大喝一声:“华云赶紧干活,比玩儿票了伤员带下去,吧你们的对手搞掂下场”

那个华佗的后人华云立刻停止了手中的飞刀,大吼一声:“得令兄弟们,救人的继续救人,杀人的跟我来,让他们看看我们这双救人的手杀人的是不是也如同砍瓜切菜”

华云如此一吆喝,大约有一半正在忙着治病的人,一跃而起,跟着华云去打架。

经过刚才一段紧急抢救,重伤员已经都得到治理,剩下的都是比较轻微的伤员,就不用着急了。

况且还有一半左右的医家子弟还在那里坚守岗位没动。

刚才这些人治病救人的时候,一个新的学生营已经到了。

这个学生营是湘军宿将杨载福率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著名水军统帅杨岳斌,这个时候还没有改名。

他现在的地位,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也教书,今天看到天国方面的人马尤其是各个流派的人员不但都跳出了和儒家对阵,而且越来越厉害,他只好做回学生,带领一个学生营出战了。

可是没有想到,一上来就碰上了这个医家子弟兵。

医家子弟兵,打仗的本事大小不说,人家一上来就是抢救伤员,救死扶伤,送给他们一个天大的恩情

这让血气方刚的杨载福和他的手下学生兵有劲没处使。

你总不能人家给你们的兄弟疗伤的时候搞突然袭击吧

别说搞突然袭击了,就是疗完伤以后,你的兄弟好了,你就恩将仇报,马上就挥刀砍他们吧

除了今天的这个特殊情况意外,杨载福也不认为儒家和医家作对的道理何在。

就是那个董仲舒闹的

你干嘛提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你留几家也好啊

比如医家、农家、兵家,对了还有商家,甚至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即使墨家也不错啊

现在你还罢黜百家变成了百家围剿你来了

一个天国就把我们打得喘不过气来,那些各家各派还不来找我们算账

其它都顾不上了,就说眼前吧,这医家怎么对付

大还是不大。

杨载福想从曾国藩或者丁善庆那里得到指示,可是一眼看去,那二人都在看着别处。

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二人大概也在那里纠结呢。

而且这罢黜百家也不是他们两个提出来的。

得了,自己决定

有什么问题自己承担

于是,他带领他的学生营走向前去,对着对方行个礼:“鄙人杨载福谢谢贵方出手疗伤,感激不尽有一个问题,如鲠在喉,不知道能否解惑”

华云坦率地回答:“救死扶伤,医家天职,不必客气有何问题请直言,必坦言相告。”

既然对方答应了,杨载福就直接提出了问题:“贵方觉得什么是医家和儒家的最大矛盾”

这个问题他可没少琢磨,而且已经旷日持久地缠绕着他好几年了。今天终于问了出来。

华云哈哈一笑:“这个呀,我还真想过儒家,不管说得多好听,做得多负责,但是他的实质是伤害人的生命,比如说,一个忠君思想,就不知道戕害了多少任命而医家呢,则是以人命为大,以人命为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护人命,不知道你知道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提出的一个主张,就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们医家的主张,可是儒家呢,你们的所作所为不但不在未病之前预防人生病,就是已经得救的,你们也不予治疗,更有甚者,你们的主张和行为就是得病的根源因为你们所有的主张都是反自然、反天道的到处都是疾病和病人就是你们推行儒家的必然结果。”

杨载福听罢,甚为无言,仔细一样,果然如此

“回去吧”

他对自己的属下一挥手,又对华云一拱手,回去了

湘军连遭败绩,不但损兵折将,而且士气遭到极大打击

就在这时,一股生命力最强的生力军上场了

正是财大气粗的商家子弟兵。

第1377章 阴阳两极交泰大改

中华上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各家学说各个流派,要说贡献最大却最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的,非商家莫属。ran en ranen`

这种状况的形成,要怪又要怪到儒家身上。

“重农轻商”、甚至是“重农抑商”,基本上都是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停留过稍长一段时间的朝代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这样的朝代,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孟之道当家的各个朝代。

这个国策,可以看出孔孟之道的僵化古板,不知道变更,也不知道辩证地看问题,也就是其它各业对农业的促进。

作为立国之本,没有农业当然不行,因为农业提供的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给本国居民保命的粮食。

而商业呢,是在粮食有余的时候,才互通有无的

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家庭,那些商业交流的东西可有可无,而那些粮食没有的话,不出十天就会饿死。

而一遇到天灾,一旦粮食歉收,就会大量的饿死人,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因此历代统治者重农也是有道理的。

没有道理的是他们在孔孟之道僵化理念指导下把商业和农业对立。

眼界狭窄之处,就是把商业和农业二者本来相辅相成的行业直接对立起来。

那些实际上不懂生产的儒家知识分子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把用在商业上的时间和金钱用在农业上,就可以成正比地增加农业的产出,就可以解决农业的问题。

其实不然。

只顾农业,往往农业效益就会越来越差,有时甚至增加投入反而会减少产出。

同时,如果没有商业的帮助,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也会成为不可能。

比如南方的水稻,北方的玉米,并不是任意调换一下种植地域,就有同样的产量的,甚至根本就不能生产。

这种地域之间的分工,必须商业做中间的媒介,才能顺利开展。

同时这种低于分工,也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