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1(2 / 2)

尤其是曾国藩返乡以后,更是明白这个地方的重要,所以拨给他们大量银两,修筑防御工事,增加防备力量。

现在的综合防御能力,起码十倍于以前

不过,岳麓书院毕竟是一个民用机构,不是一个军事单位,防御得在紧密,也只能到一定的程度,至少不能达到常沙那样的防守。

麦柯正是抓住这一点无法克服的缺陷,泰山压卵一般,率领精锐大军,对他们突然袭击。

他就是要先声夺人。打乱曾国藩的步调,甚至打乱他的心神,让他不战自乱

这种做法相当无赖,就如同大人一个小孩

这个大人不但在实力上高出那个小孩无数倍。还要玩一个突然袭击

不但突然袭击,而且上来就是全力以赴。

可是,这就是麦柯

他那九路大军,本来就置于常沙于灭顶之灾,他这里还来个神出鬼没的第十路

外面九只猛虎。一起冲上来咬他这只绵羊,麦柯则来个黑虎掏心,中间开花。

趁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九只猛虎吸引的时候,这只黑虎猛然就下爪了

岳麓书院的首席领导人称为山长,相当于后世的院长或者大学校长。

麦柯打上山门的时候,山长正是丁善庆

这个倒霉的山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

他不但洁身自好,而且兢兢业业育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因此。他有非常高的声望

如果排名的话,他堪称中华上国第一名好校长。

在中华上国拿了第一,自然也就是世界第一了。

可惜,他是生不逢时,正好和麦柯对上。

丁善庆号自庵、养斋,道光皇帝赐字伊辅,时人称之伊辅公,瑚湖南青泉县人。

他是道光三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道光老师。历珪州、光东乡试主考官,国子监司业,会试分校,顺天乡试同考。官光西学政。

在他履职过程中,“多拔寒畯,教人先行而后文”,教育思想以“体用兼行”为旨。

他的当官之路很是顺畅,官至侍读学士,授三品衔。

从道光二十六年起。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

到今天麦柯到来,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五年。

因为曾国藩从岳麓书院毕业,所以曾国藩一直以师长干系对待他。

但是曾国藩毕业的年头比丁善庆当山长早多了,他本身又是朝廷一品大员,而且还是现任的,比丁善庆高多了。

丁善庆不过三品,还是历史记录,早就卸任不在其位了。

因此,虽然称呼上各自把对方高抬,实际上二人的真实关系,就是平辈论交。

别看丁善庆文人一枚,一生所为也都是文科管理一类的事情,他对军事的研究,却是最多的

他不但对军事一类深有体会,还有一部长篇大论,把他的研究成果,都纪录了下来。

那部军事著作的名称就是左氏兵论。

丁善庆的这种军事才能,大概继承了家学渊源,盖因他的高祖丁福,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封武德将军。

后世昌平,也就没有专业学武了。

不过到了丁善庆,情况大变。

军事才能不但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成了立身之本,保命之道。

因此,丁善庆担任山长之余,还督工修造战船,接济水师。

又成立恭武社,使学生参加操练和学习火器。

同时,还主张坚守常沙,并遗书与其弟,誓与省城共存亡,又命其子丁驯日夜巡查城防。

作为军事研究大家,他多次和曾国藩协谈,共同确定对常沙的防守方案。

其它具体的布局不说,仅仅是岳麓山和常沙的互为犄角,二人就动了不少心思。

现在的布局是,岳麓山成了个军事重镇

从山顶到山腰,从山腰到山脚,从山地到山前平地,层层布防,处处都是要塞式防御工事。

除此以外,还建立了两条通道,一条明,一条暗,准备在紧急时刻,增援情势危急的一方。

麦柯和羊种率领羊家军,也是整整二十万,都是羊家军的精锐,都是从差不多五十万大军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

兵士精兵,将是强将

主要将领,都是羊家嫡系子弟

关于这个,羊种感到想到骄傲

我羊家子弟人口众多,需要多少有多少

这支大军突然出现,咔嚓一声,就把常沙和岳麓山之间的链接给隔断了

这还有赖于天军诡异的出兵方式。

这当然是灵犀一动的杰作。

只要你有了目的地,不管多少人,灵犀一动都能够把那些部队瞬间移动到指定地点。

敌人就是想防,也无从防起。

他们能做的,只有从天军到达那一刻起,和天军对垒

你如果力量强大,可以赶走这些不速之客。

如果力量不够强大,那就挡住天军的进攻。

如果比较软弱,那就等着被天军吃掉吧

麦柯不管这些,高声喊道:“天军大总管麦柯来访,求见山长,敬请惠允”

s:刚刚结束了阁推荐,谢谢各位朋友的倾力支持

新书求收藏推荐支持

第1361章 经世致用踪源

丁善庆这位山长,被麦柯打搅的时候,正在忙。

忙什么呢

当然就是他一贯所忙的事情。

因为岳麓书院门生众多,在满清朝廷和乡野都是举足轻重,是当代文人的一面旗帜,因此,作为山长,必须把这面旗帜坚持扛下去,而且让它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