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 / 2)

张清风毕竟只是一个骗子,马大宽跟张清风还是有一些交手,根据张清风所骗的金额,每次做局大多也就是几万块钱。

因此,马大宽认为,这个张清风不一定很有钱,家里能存着五六十万的存款也就差不多了。

为了让张清风这一次可以消停几年,要让他大出血一次,骗光他的存款还不够,必须要让张清风身上背一些外债,这样才能令其大伤了元气,这个败类也就无力在古玩圈里捣乱了。

想到这里,马大宽对屋里的人说:“80万,我准备忽悠那个骗子80万”

听到80万之后,只有诺娃没有什么表情上的变化,可是黄博和王浩,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都是重重地吞了一口口水。

因为80万,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想一想,王浩的影视公司要是把这件事情给办成了,王浩提出要百分之十的佣金,百分之十,那就有8万块钱的收入。

那么有了这8万块钱,这一年公司的经费就可以解决了,王浩就可以腾出一些精力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电影艺术,或许写个剧本拍一部新戏也有这个可能。

王浩看了黄博一眼,两个人都很高兴,一下子兴奋了。

接下来,谈话的气氛也变了,谁都希望能把这件事情做成功。

因为张清风不是好人,是古玩界的害群之马,做局欺骗张清风不能说是做坏事,连佛祖都说过,杀恶人即是善念。

第90章:八大山人

王浩虽然不是一个多么出名的导演,但是业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既然能够开一家影视公司,里里外外就王浩一个人,无论是跑业务,还是拉赞助,还是组织演员拍戏,什么都能拿得起来。

这时候,王浩就问马大宽说:“具体该如何操做,你现在可以跟我们说一说了吧”

整个的做局,当然是需要一个物品,重要的物品。

就跟张清风以前做局骗人一样,比如那个假紫檀的红木木箱,就是做局中的重要的一个物品。

既然马大宽想要做局忽悠张清风,也需要有一件物品,不过,这件物品比较难选择,一般的东西不行,起码套挑起张清风的兴趣才可以,什么才能引起张清风的兴趣和关注呢

马大宽认为,必须也要选择一件古董。

这件古董,太假了不行,因为张清风也算是行内人,如果一眼就被张清风识别出是赝品,那么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没必要去做了,也就骗不到那80万人民币。

可是,也不能拿出一件真正的古董去做局,如果真拿出一个价值80万的古董出来,张清风买走了,他没有任何损失,这还叫什么做局呢

想来想去,马大宽决定像雀尾学习一下,雀尾就是那个仿制官窑瓷器的高人,自己亲手制作一件古董,然后用来欺骗张清风。

雀尾擅长制作瓷器,可惜马大宽不擅长这个,即便能在瓷器上画画,也没有地方去烧制瓷器。

不过,马大宽有自己的强项,他的绘画手法高超,他完全可以仿制一张名家的字画,足可以乱真的那一种。

加上那一次,偶然得了那么多张老宣纸,在老宣纸上仿制出来的名家作品,即便用现代化的仪器都根本查不出来,因为纸张本来就有年头了。

老宣纸有了,在纸上画画没多大问题,还有最后一个步骤,那就是装裱,装裱必须要裱得像是古代的手法。

这一点,董德全大概有办法。

上一次,董德全答应要带着马大宽去拜访一位裱画的老师傅,那位老师傅以前在故宫里就是修复字画的专家,装裱的技术绝对高超。

如果马大宽画好了画,让老先生给装裱一下,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接近原作,起码骗张清风这样的人是足够用了。

马大宽就是这么打算的,于是接下来,他就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说了出来,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最后,马大宽对王浩说:“假古董的事情我自己解决,等到古董搞定之后,我就不能亲自出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们影视公司的人去做,在整个做局中,需要一个财大气粗的大老板模样的人,我觉得,让黄影帝出演,就很合适了”

黄博站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行,难得你看好我,这一次,我就拿出影帝的演技,帮你演这一出现代虚拟剧”

基本谈妥之后,马大宽就从京城回到了津海,接下来他需要做的是仿造一幅假画,足以乱真的假画。

老宣纸是现成的,至于画什么题材和内容,仿制哪一位名家,这些,马大宽已经有了一番打算。

显然,要骗取张清风80万的人民币,如果只是一幅画的话,恐怕不容易,那就多画几幅,马大宽就想到了绘制一套完整的册页。

所谓册页,是国画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装裱形式。

一般大家常见的国画都是立轴,挂在墙上的那种,但是比较优秀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小幅的精品,古人很喜欢装裱成手卷或者册页,体积比较小,更便于观赏、保存和携带。

比如册页,一般主要是由8幅10幅或12幅小品组合而成。

藏家收藏了一些小幅精品,并且尺寸类似,就可以找装裱高手将多幅小品装裱成册,看起来像是现在的相册或者集邮册,跟一本书一样,观赏起来非常方便,也比挂在墙上的画轴保存的时间更长久。

因为装裱册页的价格不菲,藏家也都是选择精品才会去装订成册,所以,市面上能见到的名家册页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而且一套册页有10多张绘画精品,那价格就会远远超出一幅画的价格。

马大宽就准备画一套12页的册页,他决定仿制八大山人的笔法,完成这一套册页。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也是国画界的一代宗师,深受后代学者的推崇,比如美术学院的老教授欧阳春,就最是喜欢八大山人,欧阳春的作品,也十分接近八大山人的风格。

朱耷,号八大山人,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绝对的皇亲国戚。

可惜,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为了躲避追杀,只好削发为僧,隐居在一座道观里,用书画来派遣心中的痛苦和烦闷。

朱耷这一生,擅书法,能诗文,最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朱耷的作品往往以象征的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因为朱耷的绘画作品大多都是黑白二色,也就是只用水和墨作画,这样,在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上就简单很多,也便于临摹。

就这么,马大宽用裁纸刀将老宣纸分割成了12张的小块,每一幅是1个平方尺大小,又从美院的图书馆里借来了八大山人的资料,开始对着那些印刷清晰的资料,慢慢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