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过奖。”陆离谦虚道。
“并不是过奖,陆离。如果你是和徐良一起来到鹿园书院,我恐怕会钟意你。”曾子墨轻描淡写地说着。陆离悚然一惊。“钟意我”陆离这一惊,是典型的受宠若惊。
“是。足够聪明,会隐忍,最关键的是,你比徐良的武功高。”曾子墨指着陆离说道,“不到而立之年,便能够踏足合神境界。这个江湖到今天也不过出了两个人。”
“谁”陆离下意识地发问,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沐三白,柳扶风。”曾子墨说出的名字,印证了陆离心中的猜想。“他们两人之中,沐三白大概是在你这般的年纪,踏足合神境界。不过,真正完全合神,大概是在他中年之后的事。”
“至于你师父,他更早。”曾子墨笑着说道。
陆离想起了那个住在凫水巷的老头,也想起了一刀通天的刀圣。这就是他的师父,柳扶风。
“全是拜释刀所赐。”陆离相信曾子墨会知道释刀的作用。他低头,看着放在自己手边的那把黑刃。
“没有自身的努力,释刀也不过是外物罢了。”曾子墨的目光,也向释刀看来。他看了一会,然后话锋一转:“但是你现在,是不及徐良的。”
“嗯徐良的武功,进步如此神速”陆离讶道。
“他那武功,估计这辈子能有罡气境界就已经不错了。”曾子墨笑道,“不过,他的手段,你是不及他的。”
“刚才我也说了,樊笼可是大姜司衙。所以,司命不只要懂江湖规矩,更要懂宦海权谋。甚至是伴君之宜。不是那么容易的。”
“若是如此,徐良的确是很适合的人选8○○ ˋc○。”陆离点头,丝毫没有因为曾子墨贬低他抬高徐良而生气。其实曾子墨说的也是实话,徐良的手段,陆离也是从小就见到过了。不要以为,在平安城众多衙内纨绔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数得上名号的纨绔子弟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包含的道道,才是徐良真正的手段。
一个人装聪明不算什么,最可怕是聪明人装糊涂,还装得那么像。
徐良是有这种手段的。
“说了那么多,其实你还是在想我的私心是什么吧”曾子墨忽然说道。
陆离猛地点头,因为刚才曾子墨顾左右而言他,几乎把这个话题绕过去了。
“听好,我想要你做的。是和徐良有关。”
一听和徐良有关,陆离直起了身子,正襟危坐。
“我想让你帮徐良。”曾子墨说道。“啊”陆离有些奇怪,徐良有什么事,他定然会一帮到底,这算是哪门子私心
“樊笼,成立至今,我受到的弹劾奏章不计其数。都是要取消这个司衙的。但是陛下坚定的心,让这些奏章都被压下了。现在,陛下年岁日高,老夫也时日无多。一旦我们二人之中有一人先走一步,那么我们弹压下去的东西,就会疯狂反弹。”
“樊笼的存在,就是得罪整个江湖的事情。一旦樊笼失去皇权庇佑,那么下场可想而知。徐良今后要面对的情况,其实是很凶险的。还有,樊笼内部,其实也有着那么几丝猫腻在,只不过我不说破而已。”
陆离听曾子墨说完,眉头皱起:“那么,我要怎么帮他呢”
“帮他稳固樊笼。或者,给他一个他和樊笼可以一起存在下去的理由。”曾子墨的声音变得肃穆起来。
可陆离还是走神了。因为他在之前听到过有人用同样的语调与自己说过这件事。
正如有阴便有阳。樊笼的对面,便是江湖势力。不论正邪,只要江湖纷乱还在,樊笼的地位就在。
第三百五十章存在的意义
“先生的意思是也是阻拦我报仇”陆离看着曾子墨说道。之前关于公子嫣和安东野的阻拦,他早已回过味来。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了解陆离的性子。
陆离回到中原,一旦知道林凌雁的死讯,那么必然会进行报复。其实,陆离的性格之中还蕴含着暴虐的因子。那是从最初的战争之中,带来的诱因。随着他的实力不断变强,这个诱因也在一点一点扩大。
当初在岚州城,伝帮帮主钱铿对陆离的评价最为准确。
陆离他就是一座火山。平时看似如山一般的平静,但是他的内心却如同岩浆一般奔腾。一旦受到刺激,便会爆发出来。毫无疑问,林凌雁就是陆离最容易受到刺激的地方。
公子嫣和安东野的担心不无道理。陆离在赶去东秀剑阁的路上,恨不得把整个东秀剑阁翻个底朝天。对于古河派和霖越派的人,他更是恨到了极致,恨不得赶尽杀绝。
对于樊笼来说,三大门派为首的江湖势力,在他们的对立面,是他们管辖的范围,也是樊笼存在的理由。虽然在太平盛世,江湖势力不会像在战乱之时那么强大,但是只要还有江湖存在,那么争斗就不会停歇。
樊笼所需要的,是一潭死水的江湖。这也是李钰所需要的。作为平定战乱,开启盛世的大帝,他只想看到服从。
但是江湖本就是自由的,于是才会有樊笼诞生。
陆离现在的实力,成长到了足以威胁三大门派的地步。毕竟,柳扶风曾经一人屠灭过霖越派。有着珠玉在前,樊笼之中想不谨慎也不行。
曾子墨没有告诉陆离的是,樊笼现在的地位其实是受到了影响。这影响来自皇宫,来自李钰的枕边人。
李钰年岁渐长,一代中兴之帝,却也逃不过时间的流逝。平日里处理政务,可以只睡三个时辰的皇帝,也渐渐有了疲劳之感。于是,李钰逐渐将政事,分给大臣处理。
但是重臣毕竟是臣,许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与李钰这个皇帝完全不同,而且宦海倾轧,许多人都会借着自己处理政务的机会,去压自己的政敌一筹。这还算是好的,更严重的便是为自己摄取利益,以公谋私。这都是李钰所不能忍的,所以李钰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放弃了这个打算。
可李钰的精力真的是有限,面对每天都会有奏章要批的情况。他向皇后曾经抱怨过几句。当朝醇和皇后便请命为君分忧。李钰便让皇后尝试,结果一试之下,皇后对政务倒是有几分天赋的机敏,往往一下就切中要害。
这结果让李钰很是满意,于是他每天都会分出一些奏章,交给皇后。
至于,为什么不把政务交给宦官近臣因为史料记得清清楚楚,前朝大贠末年,就是因为宦官干政,才给大贠压上了最后一丝绝望的稻草。李钰继承大统之前,就熟读史书。所以对于宦官也是十分警惕。
至于后宫干政,其实也是大忌。不过李钰这一朝,注定了他是君强臣弱,所以纵然群臣反对,但是只要李钰点头,该执行的还是会去执行。李钰对于皇后的天赋,只是赞扬。他对于皇后,没有那么大的戒心。
虽然这位皇后是前堇皇后,但是前堇已灭,这天下都姓了李,这一个女人家,还能有什么惦记最让李钰看重的一点,就是当今皇后没有外戚。他原本的皇后淳元,她的母族是本朝望族。这些同族成为外戚之后,反过来给李钰带来了不少麻烦。正巧端妃也受李钰宠爱,所以李钰一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