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陷落之后,杨怀玉率领的大宋一下子被封死在古北口,留守在后方的王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他一边把这个消息上报朝廷,一边亲自赶到燕州,也就是之前被打下来的辽国南京析津府坐镇,收拢后方的宋军防止耶律仁先的大军南下,不过因为留守的宋军有限,所以王韶最后也只收拢到一万余人的军队,借助城池勉强可以自保。
王韶写的加急奏折飞速发往京城,送信的使者丝毫不顾惜马力,一路上也不知跑残了多少匹马,最后终于到达京城时,信使也累的大口吐血,随后王韶的奏折被快速送进宫中,这时已经是三更时分,赵顼却还在灯下批改奏折,结果当他看到王韶送来的奏折,得知杨怀玉的大军被辽军截断后路时,整个人也是震惊的站了起来,然后急命几位宰相进宫议事
曾公亮、陈升之、司马光和吕惠卿,这四人正是当赵顼当朝时任命的四位宰相,接到宫中传来的消息也不敢有任何耽搁,坐上马车就赶到皇宫,赵顼这时已经在垂拱殿等着他们,当四人进来后,赵顼立刻把王韶的奏折给他们四人传阅,结果这四位相公看完这封奏折后,四人的脸上也全都露出凝重之色,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上次王韶送来的战报还一切顺利,挡在杨怀玉他们面前的就只剩下一道古北口防线,可是现在古北口防线倒是被攻克了,却没想到耶律仁先竟然绕到他们的背后,将杨怀玉他们的退路给截断了,现在王韶已经与杨怀玉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与耶律仁先发生战争了,对此你们都有何看法”赵顼看到没有人开口,当下主动开口询问道。
听到赵顼的询问,曾公亮和陈升之两人都是老神在在的半眯着眼,站在那里是一动不动,说起来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曾公亮这个老好人主动交权,陈升之倒是想争一争,可却争不过王安石,最后干脆称病不上朝,直到王安石罢相后他才“病愈”,不过对于朝上的事也很少再发表什么意见。
唯独只有司马光扭头看着吕惠卿冷哼一声,然后同样没有开口,因为攻打辽国的提议是吕惠卿率先提出来的,他是坚决的反对,可惜赵顼根本不听,现在攻打辽国的军队出了问题,这种事自然要由吕惠卿出面处理。
吕惠卿也知道自己肯定无法从攻打辽国这件事上脱身,所以最后考虑了片刻,终于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怀玉的大军虽然被截断后路,但我宋军的兵力与辽军相比并不相差太多,再加上又有火器之助,所以足以杀出重围,陛下也不必为此太过紧张”
“哼,吕相公还真是乐观啊”吕惠卿的话音刚落,他的死对头司马光就一脸冷笑的站出来道,“先不说杨怀玉他们在之前的大战中损失有多大,光是这么长时间的征战,恐怕他带去的河北军已经十分疲惫,火器的消耗肯定也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杨怀玉等人也只能在耶律仁先的进攻下勉强自保,哪里还有什么反攻的实力”
“这也只是你的臆测,杨怀玉之前带领着大军势如破竹,辽军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的攻势,耶律仁先率领的援军虽多,但是在仓促之下,恐怕也很难组织起什么精锐”吕惠卿再次争辩道,他这时只能硬着头皮强挺杨怀玉,否则只能说明他之前提议攻打辽国的建议是错误的。
“哦那依吕相公的意思,杨怀玉的大军根本不需要再派援兵,只靠他们自己就能杀出重围吗”司马光这时抓住吕惠卿话中的漏洞再次紧逼道,王韶都已经送来加紧的战报,这说明杨怀玉他们的情况肯定并不乐观,若是不派援军的话,恐怕杨怀玉手下的七万大军只能战死在古北口。
“我可没说不用派援军,虽然杨怀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但河北军毕竟是支新军,这次也是第一次面临如此激烈的大战,就算是有呼延庆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恐怕士卒们也会感到疲惫,再加上辽军的数量又占着优势,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一支援军支援才是”吕惠卿面不改色的开口道,丝毫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话而感到脸红。
“好了,都不要吵了”这时赵顼终于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他把吕惠卿等人叫来是商议对策的,而不是听他们吵架的。听到赵顼开口,吕惠卿和司马光终于停下了争吵,这让赵顼也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再次开口道,“杨怀玉大军的后路被断,再加上耶律仁先也不是易于之辈,所以援军肯定是要派的,只是该从哪里抽调军队组成援军这才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
听到赵顼问起援军从哪里抽调,吕惠卿与司马光等人都是皱起了眉头,大宋的军队虽多,但大部分都是不能上战场的厢军,剩下的三大禁军中,河北军已经被抽调一空,西军的战力虽强,但需要镇守西北和西域,很难抽调出足够的军队,至于京城禁军就不必提了,让他们上战场简直就是送死。所以一时间四位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开口。
第六百九十七章请教杨文广
杨怀玉大军被困的消息传到京城,本来赵顼还想封锁这个消息,免得人心动乱,可是却没想到才到第二天,这条消息就已经传的满城风雨,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收复燕云的行动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甚至连杨怀玉率领的大军都被人断了后路,甚至还有些传言说杨怀玉已经战死,河北军也几乎全军覆没等等,反正是真真假假的传言满天飞。
这些传言也更加剧了普通百姓的恐惧,因为他们担心辽军在消灭了杨怀玉的大军后,会再次挥兵南下,虽然大宋这些年军力大涨,不过在面对辽国这个强敌时,普通百姓心中依然没有什么底气,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辽国奸细从中鼓动的原因。
不过相比那些普通的百姓,身为皇帝的赵顼才是真正的头痛,本来对辽国用兵就是他在背后力挺吕惠卿通过的,刚开始时杨怀玉攻无不克,这让他也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甚至还梦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后,自己的威望大增,到时自己再革除国内的一些弊端,肯定不会再遇到太大的阻力,可是现在杨怀玉的大军被困,他之前的所有幻想都破灭了。
本来赵顼召集吕惠卿等四位相公商议如何应对杨怀玉被困的事,可惜对于这件事四位相公并不齐心,曾公亮和陈升之摆明了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反正当初他们就不同意出兵,现在出了事情也怪罪不到他们身上。至于司马光则是一个劲把罪责推到吕惠卿身上,打算借着这件事把吕惠卿给搞下去,而吕惠卿却是有苦难言,只能坚持的认为杨怀玉那边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糟糕,当然他也坚持派出援军。
一想到援军的问题,赵顼就更加的头痛了,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