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4(2 / 2)

一些无法自行的重型机械需要使用吊机从载货甲板那吊离货轮,然后直接放置于平板车上,又平板车运走。

港口转运指挥中心那里忙成一团,任何人走起路来都是脚跟不着地的,各种无线终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虽繁忙却不紊乱。现场那边的指挥人员更是喊得嗓子都嘶哑了起来。尽管有着性能良好的对讲机,但是机器的噪音加上海浪的声音,再加上海风之声的为虎作伥,声音小了,对方是肯定没办法听清的。

此时已经快到开饭时间,所有人员都就地用餐,大量的盒饭被送到现场。采取换班的方式,保持整个转运行动在持续,所有人员都用完餐之后,再来形成满负荷高速运转。

一架直升机从港口那块被辟为临时直升机起落场的草地上起飞,起飞后径直朝西南方向飞去。这架直升机是双发重型直升机,型号为z20,由红色集团旗下的红色飞机公司的直升机分部研制生产,“20”代表该型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0吨。

这是李麦的陆军一号,庞大的机舱被改为非常舒适的空间,甚至可以进行一个几人规模的核心圈子空中会议。

陆军一号作为李麦的快速交通工具,跟随着李麦的脚步出现。fky公司的总部在曼谷,前线指挥部在春蓬,李麦显然要不断地来回奔跑。曼谷距离春蓬至少五个小时车程,这时间显然对于李麦来说,显得过长。

因此,办公室的人从飞行服务队调来这一架z20,专供李麦使用。事实上这架飞机早已经准备完毕,从订购的时候就已经拉出严格的标准,因此这架飞机根本上是按照枪团建设集团陆军一号的标准来打造的。

此时,陆军一号载着李麦、李闲以及天文部门的主管几人,乘坐陆军一号朝西南飞去,目的很简单看看一号台风的状况到底几何

李麦要乘坐直升机出海实地察看一号台风的情况,是遭到了大家的反对的。那太危险了。在印度洋海面形成的十二级台风,随时可以将万吨巨轮掀翻,更别说区区几十吨的还飞行在空中的直升机了。

最后,李麦只能妥协,直升机不进入风暴区,他只能远远地看一看,一号台风究竟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

李麦显然不是闲得蛋疼,他坚持要看一下一号台风的状况,是因为有着十五艘五万吨以上的滚转货轮正在紧张地卸货。十几艘这样级别的滚装货轮卸货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在转运指挥中心的计划里,这些滚装货轮卸完货,至少得一个白天的时间。

问题就出在天文部门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台风变化无常,明明现在分析出来的路线是从印度那边登陆,转眼间,就转向了。

这也怪不了天气部门,天候从来都是难以预测的,如果都能精准地预测,就不会发生那么自然灾难。不管怎么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从来都只有默默承受的选择,别试图去抗衡。

李麦冒险出海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心里有数,一号台风,到底什么时候从泰国南部登陆,会在那个地方登陆,会造成什么影响。

z20拍打着空气,在强大的发动机推力下,庞大而沉重的机身轻盈无比,以二百五十公里的时速,朝一号台风的方向疾驰而去。

早在十天之前,有关部门就已经给在印度洋海面进行捕捞作业的渔船发出了警告,一号台风已经形成,不日将席卷广阔海面。按照以往的惯例,渔船们都纷纷返回避风港,抛锚避风。有着相对严谨的防范措施,自然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fky公司要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把工程机械所需物资从南港那边运输到春蓬。因为按照李麦的指示精神,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运输量。

归根结底,还是李麦自己提出的要求导致那批十五艘滚装货轮恰好卡在一号台风登陆前的这一天。然而李麦也有自己的考虑,按照整个运输计划,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是没有办法在大计划之内的时间节点正式开始开凿克拉运河。一步晚就会补补晚,这和纵队行军一样。前面的耽误了一分钟,后面就必须得有甚至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弥补前面耽误掉的时间。

所以,李麦宁愿冒这个风险。

再者说,就在昨天,各国的天气部门还发布了公告,一号台风不会登陆泰国。然后只是隔了一个晚上,风向突变,直奔泰国而来。这些,又是没有办法预料的。

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一方面加快船队卸货的速度,然后船队做好防御台风的准备,另一方面就是密切观测一号台风,尽可能精准地掌握它的登陆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李麦冒险出海,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第647章 风暴

浅灰色的z20直升机在昏暗的天色中朝西南方向飞驰而去。。

飞行的路线基本上是沿着克拉地峡,跨越半岛,然后进入印度洋。z20重型直升机再不加装副油箱的情况下,续航力达到七百公里,如果加装副油箱,将达到一千公里。

所以,按照李麦的指示,直升机要飞抵风暴区域实地察看,来回六百公里左右,耗时两个半小时。

李麦一定要去看一看,不是在装逼,而是非常的有必要。此时,坐在李麦身边的,是一位叫做朱光久的四十多岁男子,戴着厚厚的眼镜。他是一位气象学家,是李麦高薪从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挖来的重量级人才。

同行的还有李闲和陈隼飞,两位机师,一名机械师。陈隼飞带了摄像师和助手,跟着来拍摄记录。还有李麦的新助理,宋建高。宋建高才是真正的李麦的助理。裴小帅之后是章冬月,章冬月开始逐渐独当一面之后,自然就需要新的助理填补空缺。

宋建高是董事局办公室推荐的人选,李麦从几位人选中选择了这位脾性稳重做事踏实的小年轻。

“朱老师。你估算一下,大概会在什么时候登陆拉廊”李麦问道。

朱光久抬了抬眼镜框,透过舱窗望过去,已经可以远远地看见前方那黑乎乎的分不清楚天和海的风暴区了。

“这个一号台风路线很怪异,形成的因素很复杂,并且根据之前的运动速度分析,它正在不规则地加速。很难判断它的准备登陆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在拉廊府海岸登陆。”朱光久的声音有些飘,典型文人的细言碎语。

李麦脸色沉了沉,说道,“大致的时间能推算出来吗”

朱光久低头想了想,说,“三个小时左右,但我不能确定。”

三个小时,意味着船队还有将近一半的机械没办法卸下。春蓬港本来就是一个小港口,根本没有办法容纳那么多大船的避风。唯一的办法就是,所有船只锚泊在一起,抵抗台风。

之前有人建议,暂时搁置卸货,利用重量抵抗台风。但是李麦经过思考,拒绝了这个方案。那些工程机械比船舶的安全更加重要。说句难听的,李麦宁愿损失掉十几艘巨轮,也没有办法承受损失这一批工程机械。因为那会严重地拖延工程开工的时间。

为了时间,李麦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虽然合同签下来了,但是在他看来,克拉运河只有早日开凿出来,一切才能真正的成为定局。

“三个小时,看来我暂停卸货了。”李麦沉吟着说。

此时,李闲说道,“这次风暴强度很大,安全第一,我也建议马上安排船队进行防御台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