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1(2 / 2)

迁都

刘咏坐在楠木桌之后,手指放在上面不停的轻轻敲击着,显然心中也是不没有下定决心。

迁都事大,关系到方方面面,而且历代定都都是极为重大的事情,一旦定下,那就关系到以后千秋万代的事情了。同时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实在难以一言而决啊。

刘咏虽然不会是对历史完全了如指掌,但是对于那些大事件还记得清楚。在他的记忆中,迁都的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原来的地方主簿下去了,需要找一个更舒服的地方,第二,新的地方会带来新的重大利益。

第一种,要不就是战争的原因或者内服纷争的原因,第二章一般是开元时代,比如前世历史上的曹操迎天子幸许都,吴大帝孙权定都建业,蜀汉昭烈帝刘备定都成都,不过那都是因为地域问题,他们也不得不这么选择。

现在刘咏的选择原因就是第二种了。襄阳是他的发家之地,但是荆州虽然水陆交通发达,不过地域就狭小了一些,没有那种大气磅礴之气,不是定都之地。

刘咏还是相信历代帝王们的选择的,那些历史上都城的确是极为不错的宝地。

如长安、洛阳、燕京,还有就是建业,或者现在还应该叫秣陵,都是fēng shui bǎo di,就算是遇到百年难遇的大灾难,这些地方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最大的隐患也就是外来的兵患和内部的纷争。

至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偏安一隅,根本就不再刘咏的选择之列。

目前为止,长安还在曹操手中,不可选。燕京目前来说,偏离于中原之外,说句不好听的,那还是尚未开化之地,蛮夷近在城下,不可选。洛阳四面平地,距离北方太近,近处没有险要关隘可以守护,不是上佳之选,如今也就只有这个脚下的秣陵了。

“唉秣陵城池太小了,跟襄阳完全没得比啊,跟不要说洛阳和长安这种当今世界上的巨城了”刘咏有些痛苦,要是迁都过来,那指定要不断扩建,手上的钱粮,怕是是消耗不断,自己的统一大业就要延缓不少了。

“大王,不知道您的怎么看”诸葛亮恭敬问道。

眼前,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司马芝、霍峻,几乎刘咏麾下的高层尽数到了,所问之事也就是迁都之事。

刘咏揉揉自己的太阳穴道:“迁都之事,牵扯甚大,一旦疏漏,就会埋下后患。孔明,你通晓天文地理,可看的透这秣陵的气运”

眼前的这些人,都是世上大才,尤其是诸葛亮,虽然上一世看到了太多的各种传闻,传的神乎其神,不过随着刘咏的亲自接触下来,他的感受是,那些描述太弱了,根本不足以记录下孔明的才智之高,涉猎之广。

孔明俯首道:“大王,臣观天下大势,有王者之气之地共计五处,成都、许昌、洛阳、秣陵、易县,此五地。不过易县只是一个初开之地,尚需蕴养千年之久,洛阳本是上选之地,但,经过董贼的大火,气运暗淡,不吉;长安当今不可选。许县有气运虽然旺盛,但是属于无根之晕,难以持久。唯有这秣陵是最佳之地。不过”

说到,这里,诸葛亮停顿了一下,没有直接说出来。

刘咏看了他一眼,直接道:“直言不讳,孤不怪你”

诸葛亮俯首道:“诺大王,这秣陵气运的确旺盛,只要是得自这后面三百里外的钟山,钟山聚集灵气气运,时日久远,因此连同长江也被牵引环绕,于是造就了这么一个宝地。不过钟山之上本事一头上古猛兽飞升之地,留存太多的戾气,因此再次定都大王的子孙躲不过刀兵之灾”

“刀兵之灾”刘咏疑惑。

“大王,身在此处,受戾气侵袭,可让人嗜杀”说完这句,诸葛亮不在说话了,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

刘咏自然也是听明白了,那就是自己一旦在此处定都,那日后自己的子孙必然会有相互之间征伐的祸端出现。兄弟相残的事情必然出现。他想起了历史上孙权的后人,还有大明朝的那些帝王,的确有这些情况,看来诸葛亮的确不凡啊,简直就是超人,什么都懂。

“孔明,可有o jiě之法”刘咏目中厉芒如炬。

“有”诸葛亮直接断言

“第一,可于钟山之上,建立道观,寺庙召集道士僧侣坐镇,镇压戾气。不过镇而不泄,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还需要将这些戾气引导释放出去。第二就是要将这些道士僧侣变为皇家的武卫,平日为道为僧,若遇大事,可招而平叛,也算是一种倾泻戾气之举。不过此法尚需长年累月,没有百年之功怕是难以解除祸患,因此需要第三法,大王的子嗣,不可常年养于秣陵,须在外,方可不受侵害”

第640章 太平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刘咏对这句话是彻底的感悟了。

王旨一道,改天换日,真是所言不假。

刘咏一道迁都的王旨下达,立刻让楚国上下繁忙了起来,长江水道真正的呈现了他的繁忙之像。

每日里战船、客船,往来于襄阳与秣陵之间,渐渐的将楚国的重心转移向了秣陵,秣陵的繁荣日渐彰显。

不过,刘咏还是太乐观了一些,实际的操作和何种事务比他想象的要更加繁杂无数倍。

从刘咏下达王旨开始,秣陵立刻就开始再次扩建秣陵,首先是重新规划,而王宫的建设就第一件要重要大事。其次是城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再次向外扩张50里,王城面积,比最初的秣陵小县城直接扩大了十多倍之多。

整整三年之久,才终于将新的王城呈现了出来。

“大王,王宫十六殿即将完工了,可择日入住了”

大殿之上,丞相诸葛亮恭敬奏报。

刘咏眼睛发亮,终于要完工了啊,我都等了整整三年之久了。

刘咏感慨的同时,朝堂上下,文武也纷纷贺喜:“贺喜大王,恭喜大王”

王城,当然不止是十三殿,这仅仅是王宫内各大重要职能部门的设施而已,同时还有后宫几十座宫殿、花园,亭台楼榭,无所不有,气象雄威至极。

这也是刘咏几乎将三年来的收入一半砸在了这上面的结果。

初次之外,扩建之后的城墙也是重点工程之一,虽然没有像襄阳城墙一样高达五丈之多,但也足足达到了四丈,厚两丈二,绝对堪称工程浩大一说了。

三年来,刘咏除了派陆逊征服夷洲之外,黄忠也终于连同吕蒙率领的新建海军一起攻克了交州,擒获了士燮兄弟之外,基本上就再没有其他大的战争了,至于各地的蛮夷,也是在刘咏的分化政策下,日趋弱小,渐渐无力争锋,百越、南蛮,纷纷投降纳贡,被真正纳入管理之下,楚国更加的繁荣昌盛起来。

当然,刘咏可不仅仅做这些,各地的义学、科举、都在推广,已然人心所向,驰道修筑更是告诉发展,三年时间,荆州、益州、江东、中原,几乎刘咏麾下的每一处城池都在不断修筑,已然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足足可以比肩后世的高速公路了,随之而来,消息传达也更加迅捷,之前需要三日才可以送达的讯息,如今仅仅需要两日足以,若是大军行军,除却江河之上,陆地的行进速度足以吓倒其他诸侯,让北方曹操也是望难兴叹。

三年无战事,楚国上下展现出了空前的繁荣之像,否则,刘咏也支撑不起如此巨大的建设损耗,这也得益于刘咏对商业的支持,楚国两大富商,糜家、甄家,彻底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存在,再无人称商贾低贱的言辞。

“北方情况如何”刘咏沉声问道。

法正出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