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崇,种苎麻的都是山地,早晚温差大,平原上少种苎麻,闪金苎麻有名,那是因为闪金原本就是丘陵地带,苎麻种在平原的田里,质量又差又不经济。
“啧,”慈清的县长叹口气,“去年苎麻卖得好,一斤三块两毛多,上门收的人打破头,今年不少人在平地上种,谁想到就偏偏没人来。”
今年苎麻的行情真的不好,北崇那里送上门的苎麻,也就是一公斤六块二,合一斤三块一,但是北崇之外的麻贩子们去收麻,每公斤就才五块五,来慈清这种交通不便的地方收,估计五块四就很给面子了,跟去年一斤三块二相比,一斤差了五毛钱。
一斤差五毛,那是大到不可想象的差价,一吨就差一千块钱,而且必须强调的是,这个差价,可是净利润,一吨苎麻是赔四百还是赚六百,就差在这五毛钱里面。
北崇的收购价高,那是估算了种麻成本,再给麻农们留下合理的利润,所以就是这样的价码但是这个价格,只对北崇的麻农。
这是北崇对自家人的福利待遇,谁说只许干部有福利,老百姓就不能有福利了
说白了,这也是因为苎麻厂的建设没完成,北崇没有大规模贮存的必要。
这个保护性的麻价一出来,附近县区的苎麻全涌过来了,一斤三毛多的差价,运费能值几个钱徐瑞麟就劝陈太忠,说多存点麻也不是坏事,现在麻价普遍偏低,这市场行情是一波一波的,有储备总比没储备强。
尤其是北崇这个定价,是考虑了麻农的收益之后,才定出的价码,利益给得合理,但绝对不算超高,现在外地的麻涌过来,也是因为市场整体价格偏低,将来行情涨上去了,人家就未必来北崇了,以不变应万变,多收点也不是坏事。
还好,北崇苎麻厂建设得很顺利,区里就决定含糊一点,不过不管怎么说,卖麻的主儿得挂靠一家北崇的麻农,证明这是北崇产的苎麻,就该享受这个收购价。
陈太忠和徐瑞麟都不排斥这么做,区里能收上来足够的、价格合理的麻,这是重点,其次,还有一些相关费用,也是落进北崇人的口袋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北崇人和非北崇人,那就是不一样,事实上,现在谁想往北崇迁户口,都比以前难了,有个北崇户口,倒卖指标都能赚点钱,别说卖苎麻得挂个北崇麻农,有人想在北崇承接工程,本地人入股的施工队优先考虑。
正是推行了睁一眼闭一眼的策略,北崇本来想的是,先拿一千万收麻,到三茬麻收完,估计就是一千五百万就够,两千万顶头了,结果现在两茬麻还在收,两千万看着就不够了。
第4004章一路向西
北崇收麻的手笔不小,花费也不小,但是有那个门槛在,外地麻想进北崇也不容易,中间费也是越来越高这终究是有账可查的,作假可以,不能做得太多。
比如说一个麻农,他有二十亩山地种苎麻,一亩地就算出麻三百斤,二十亩地出麻六千斤,目前才是两茬麻,第三茬没下来,他大约能卖四千斤的麻。
那挂在他名下的麻,也就卖五六千斤,狠一点的、关系硬一点的,了不得能卖一万斤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技术有所提高,这个都好商量的,区里管得也不严。
但是你要卖两万斤出去,那就是挑衅区里的忍耐程度了信不信胭脂虎找你喝茶
不找你喝茶,也要找负责收麻的人喝茶,这个事情真的做不得。
此慈清苦就苦在这个上面了,北崇是收了不少利阳麻,这个事情陈区长都不怕说禁令是对老百姓的,到了这个级别,很多事情可以明说。
但是利阳卖不出去的麻更多,太多人没有北崇户口,能卖出去的是侥幸,虽然现在也能卖出去,可问题是中间的费用太高,卖不卖的意思不大了。
慈清县委县政府也很郁闷,整个慈清县,面积一千平方公里出头,合六十多万亩地,其中有城镇、耕地、林地和不适合的耕种的土地在内,而苎麻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四万亩,也就是说,全县土地的十五分之一,种的是苎麻。
这个面积真的相当不小了,难怪被人称作苎麻大县,按亩产三百斤、一斤三块来算的话,一亩地就是九百块,四万亩是三千六百万。
这样的产量,北崇想要消化下去,也真不容易,而这个购销协议一签,慈清就不需要那块敲门砖,直接跟北崇人享受差不多的待遇了比北崇土著还是要略略低一点,这个没办法计较,但是起码大家不需要支付高额中间费了不是
所以这个协议意义的重大,简直不需要明说,三千万左右的交易额,且不说能给县政府创收多少,只说能让麻农不去堵政府大门,就是功德无量了。
利阳的民风没有北崇那么彪悍,但是种麻的面积实在太大,处理不好就是大事,慈清县的意思是,想跟北崇签订一份长期的供销协议,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北崇以略低于本地照顾价的价格,收购慈清苎麻。
这个协议看起来有点一厢情愿,现在是麻价低迷的时候,北崇是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但是麻价真的涨上去了,超过了北崇的保护价,谁还会往北崇卖傻的吗
卖不出去的时候,希望对方能严格执行合同,行情好的时候,则希望对方能网开一面,对乙方违背合同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这年头的买卖人,大抵都希望是如此。
不过慈清保证了,每年最少向北崇供应四千吨麻,保质保量的四千吨,做不到的话,可以按违约责任来解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行政手段来支持北崇的工作。
五千吨是什么概念一亩地出三百斤麻来算,慈清的四万亩地,也不过是出一千二百万斤麻,六百万公斤,也就是六千吨。
而只要收麻的渠道稳定了,别说四万亩地的苎麻,慈清种六七万亩苎麻也不是问题,也就是说,八九千吨的产量很正常保证四千吨的收购,也算个事儿
说着话,车就越来越地远离慈清县城了,路上的苎麻地虽然没有变多,但是一旦出现,就是密密麻麻地一片,体现出了规模效应。
陈太忠却是发现了稀罕,“慈清也种烟叶”
“很少,你是看到这两块了,”王苏华笑着回答他,做为分管农林水的副市长,他还是相当称职的,“慈清的地不行,肥力太低,没肥怎么种烟叶”
“种得了苎麻,种不了烟叶”陈太忠随口问一句,北崇合适种苎麻的地方,就基本上合适种烟叶,因为这个事儿,徐瑞麟跟卷烟厂都商量过,嫌他们推广烟叶种植太狠。
“这你就外行了,”王苏华很坚决地嘲笑他,干部们说到具体工作,那真是不怕卖弄的,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你打过烟叶吗”
“打过,”陈太忠笑着回答,心说哥们儿真的不是卖弄,确实是有这阅历,“撞掉个叶子,吧地响一声,把狗都招来了你想说啥”
“你撞掉叶子的时候,身上沾了点啥没有”王市长笑着发问。
“沾了点好像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