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所言不错,要动秦川,的确极为费劲。
秦川的强大,从来不在于财富、地位或势力,而在于他这个人本身。他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绽放光彩。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真正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意志所动,一直心系百姓,不畏强权。
因此,想要对付这样的人,单纯打压是没有用的。以秦川的本事,只要身上还留有一文钱,就能东山再起;而他一旦翻身,必然要回来找麻烦,到时候就是一连串无休止的折腾,谁也承受不起。
要对付秦川,最“干脆”的办法,就是直接让他死。但说到“弄死秦川”,难度却更高。且不说有李世民庇护,单是如今在关中剿匪的那一百名秦家庄护院,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区区百人,便荡平关中群盗,还无人伤亡——这实力已足以说明一切。
就算真能找到机会下手,心理障碍同样巨大。别看世家掌舵者们一个个心狠手辣,明争暗斗毫不手软,但说到底,他们大多出身士大夫。秦川所作所为,恰恰是士大夫理想人格的体现。
表面上,他们或许对秦川心怀不满,甚至公开与之对立,但心底里,却未尝没有一丝羡慕与敬畏。斗一斗,翻个脸,这都无妨;可真要下死手,把秦川置于死地,那就需要极大的心理建设了。
所以,只要秦川不作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也不会真要他的命。
在各方顾忌与克制之下,秦家庄这次闹出的风波,虽然声势浩大,最终却异常平稳地落了地。
郑观音没想到事情能如此顺利收尾,心头一松,便立即投入正事。今年冬天招募百姓集体过冬的告示牌,已经悬挂在各处出入口。
牌子上写得直白:
“你出力气,我出钱,大家和和美美过冬天。”
冬日招募就此拉开序幕。
长安的百姓感念秦川平日为他们做的一切,反应出乎意料的克制。没有出现“见便宜就一拥而上”的乱象,这让郑观音十分欣慰,对秦川的个人魅力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毕竟在大灾之年,就连粥棚都要重兵把守,而秦家庄这样大规模的善举,竟然能在井然有序的排队中完成。
获得资格的百姓,欣喜若狂,感恩戴德;没有获得的,也并未多加抱怨。如此和谐的景象,让郑观音大开眼界。
经过一年的建设,秦川以最便利的设计,修出了足够万人居住的半地下安置点。虽然依旧和去年一样拥挤,但生活设施齐备,过个冬天问题不大。
如今庄子上的住房够了,粮食储备也足,取暖的煤炭更不缺——过冬所需的要素几乎齐全。可郑观音却很快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庄子没钱了。
是真的没钱了。
别看秦家庄每日仍在卖布,但庄子的运转极其耗资,最终收入和支出只是勉强维持平衡。这个结论,顿时把郑观音吓得不轻。
理论上,过冬的物资足够,可一旦没有钱,整个冬天依旧会过得极为艰难。
意识到这一点,郑观音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切地盘算起庄子上的产业,想赶紧想办法捞钱。可一番梳理下来,她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秦川那样的本事。
庄子里产业虽多,看似门类齐全,可真正能让她玩得明白的寥寥无几。而且秦川设下了不少禁忌,许多东西是不允许经营的,这可愁坏了郑观音。
赵节在庄子里闲逛,见到郑观音,连忙上前问好。毕竟她是太子的长辈,他可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