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子的教育(2 / 2)

她自己就是女人,再理智也抵不过“青川永驻”的魔力,别说其他人了。

她看着还在犹豫的大哥,摇了摇头。

“大哥,这并购谈判你就别掺和了。我让长乐去和秦川谈——她脑子快,还和秦川熟识,更合适一些。”

留下这句话,长孙皇后直接起身告辞。

她得尽快去找秦川谈谈,免得他真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第二天,长孙皇后做好了心理准备,带着晋阳公主像往常一样来到崇文馆听课。

以前来听课,纯属她个人意愿;可如今,这已经成了李世民亲自交代的任务。

一方面,是因为晋阳公主如今所学的内容,只有秦川能教,她必须每天来跟着学;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

最近,秦川围绕那篇《寒窑赋》,接连给太子李承乾抛出一连串致命问题。这些问题,李承乾无论如何都答不上来,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请教自己的父皇。

李世民听完问题之后,一时间也答不上来,不是因为难,而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因为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诛心之问:

——太子若胜于皇帝,是好事还是坏事?

——隐太子到底做错了什么?

——当年陛下夺位,是否正确?

——玄武门事变的发生,到底是谁的错?

这些问题像一把把利刃,直刺李世民的心肺。可他并没有不生气,因为他认定,秦川是真正懂他的人,不会像那些儒生、史官一样轻易否定他的一切。

而且这些问题,李承乾迟早都得面对。既然如此,有人引导,未尝不是好事。

于是,李世民索性让长孙皇后提前把秦川的问题带回宫,他好仔细斟酌,再亲口告知李承乾。

可即便如此,很多问题李世民仍然没法坦然作答。最后他一狠心,直接找了自己的父亲——

把李渊也拖下水,一起参与太子的教育。父子俩联手,层层剖析那些血淋淋的事实,然后再将事实中最残酷的一面,赤裸裸地摆在李承乾面前。

最初,李承乾惊恐、迷茫,不知所措。但随着一次次的真相冲击,他逐渐明白了很多。

他明白了隐太子并非传说中的嫉贤妒能的小人,齐王也不是嚣张跋扈的纨绔。相反,他们都有不输父皇的才华与担当。

他也明白了,父皇看似冷血的背后,其实满是无奈与挣扎。玄武门之变并非谁的阴谋,而是命运与权力交织的结果。

就在这种一次次“剖心”的洗礼下,李承乾的惶恐褪去,信念逐渐坚定起来。

李世民看在眼里,十分满意——这才是他想要的储君。

因此,长孙皇后的“听课”任务也变得尤为重要。

如今孔颖达讲课的时间并不长,更多时候,都是几人围坐一处,共同探讨学问。

今日课毕,秦川再次拿出了那篇《寒窑赋》,视线落在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立刻坐得笔直,神情肃然。

“这篇《寒窑赋》,咱们也学得差不多了。”秦川语气淡然,“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