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网边缘,那源自“归墟”本底的 “余波” 如同永不疲倦的潮汐,持续冲刷、侵蚀着新生的光之脉络。被触及的区域,光芒会短暂黯淡,连接变得迟滞,仿佛要被拖回诞生之前的绝对寂静。尽管琉璃青藤蔓延所至,会以其蕴含的生机与守护意志重新点亮这些区域,无形的理性程序也会立刻优化该处的法则结构以增强抵抗,但这是一场消耗战。青藤的延伸速度明显慢于预期,它和理性程序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制在了这场无声的边界防御上。
星网的成长,受到了内在的制约。
青藤的灵性本能地意识到,长此以往,星网的潜力将被束缚,甚至可能因能量过度消耗于防御而逐渐萎缩。它传递出一股焦虑的波动,与负责整体运行的理性程序进行着频繁的交流。
理性程序的计算结果是严峻的:按照当前模式,星网的稳定扩张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且存在因外部变量(如之前探测到的陌生涟漪)介入而导致崩溃的风险。它推演出数个激进方案,包括集中能量强行净化部分余波浓郁区,或者改变网络拓扑结构以绕过这些区域,但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是求稳固守,还是冒险开拓?这个本该由“织命者”做出的重大抉择,落在了初具灵性但远未成熟的青藤与遵循逻辑的程序身上。
就在内部争论未决之时,那之前曾短暂出现过的、陌生的维度涟漪,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它不再仅仅是触碰,而是如同隐形的吸管,悄然搭在了星网边界一处因余波侵蚀而相对薄弱的节点上。紧接着,一股令人极度不适的 “抽取感” 传来——那陌生的存在,竟在隔空汲取星网的能量与信息!
被汲取的并非单纯的光能,而是更加本质的、构成星网存在的 “可能性”基底(Substrate of possibility)!伴随着抽取,节点处的光芒迅速黯淡,其蕴含的演化潜力如同水分般流失,甚至连该处刚刚萌芽的、极其微弱的法则意识都变得模糊不清!
这陌生的存在,不像归寂那样追求彻底的静默与终结,它的目的,似乎是 “掠夺” 与 “吞噬” 一切有序与复杂的存在,以其壮大自身!
“觉知者”的警报瞬间传遍星网可接收的频道,将其标记为 “噬光者”(the Light-devourer)——一个以信息和可能性为食的、性质未知的掠食性存在。
面对“噬光者”的掠夺,青藤的守护本能被彻底激发!
无需理性程序复杂的推演,那延伸的青藤主干上,骤然亮起璀璨的琉璃光华!它不再仅仅满足于防御内部的“余波”,而是主动向着被“噬光者”入侵的节点蔓延而去。藤蔓上闪烁的法则符文不再是温和的安抚,而是化为了带着尖锐排斥意味的 “驱逐律令”(Edict of Expulsion),混合着叶清澜印记中最纯粹的守护执念,如同鞭子般抽向那无形的汲取通道。
同时,理性程序也全力运转,它不是直接攻击,而是快速重构了被入侵节点周边的网络路径,形成了一道道复杂的 “逻辑迷宫”(Labyrth of Logic),试图干扰、误导“噬光者”的汲取定位,并计算着其汲取行为的规律与源头坐标。
青藤的本能反击与理性程序的精密计算,形成了意想不到的配合。
“噬光者”的汲取行为受到了明显的干扰,那无形的“吸管”变得不稳定,抽取效率大减。它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混合了情感力量与逻辑障碍的抵抗所激怒,维度涟漪变得剧烈,传递来一股混合着“惊讶”与“贪婪”的冰冷意志,仿佛发现了更加“美味”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