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棺的顶部,无声地滑开了一道缝隙。没有预想中的危险气息泄露,只有一股浩瀚如星海、却又带着悲凉气息的知识洪流,以及一团包裹在柔和光晕中的、蕴含着无数生命编码信息的光球——文明火种,缓缓漂浮而出。
这知识洪流远比织网者的传承更加庞杂,涵盖了逐星者文明在科技、艺术、哲学乃至对宇宙认知的一切结晶。而那团生命光球,则承载着他们种族最完整的基因图谱和灵魂印记。
这股信息太过庞大,直接涌入足以撑爆寻常生命的意识。但顾屿和叶清澜拥有双生源契和经过多次淬炼的灵魂,他们如同两个并联的容器,共同承受着这份沉重的遗产。
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逐星者文明辉煌的过往,也看到了他们在“吞噬之影”面前挣扎、逃亡、最终绝望封存的全过程。这份记忆,带着血与火的烙印,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头。
同时,他们也从知识库中,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一份由逐星者文明绘制的、极其古老的星图残片,上面标注了一个被他们称为“原初织点”的坐标。根据描述,那里被认为是宇宙中最早出现秩序与生命脉络的地方,甚至可能与织网者的起源有关!
这或许是他们下一步的关键目标!
当知识传承的洪流渐渐平息,那团生命火种的光球则缓缓落入了叶清澜的手中。它温暖而柔和,仿佛一个沉睡的婴儿。如何安置这另一个文明最后的希望,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他们无法携带一个实质的光球进行长途星际旅行。
最终,叶清澜做出了决定。她运用织命者和新获得的逐星者知识,结合方舟残存的能量脉络,在黑棺旁构建了一个小型的、自我维持的封存法阵,将生命火种小心翼翼地安置其中。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条件成熟时,这个火种能在此地重新萌发。
做完这一切,整个方舟似乎完成了最后的使命,那残存的微弱能量波动也彻底消失了,真正变成了一具在宇宙中漂浮的、安静的棺椁。
顾屿和叶清澜站在舰桥的破口处,回望这片文明的墓碑,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沉重。他们承载了两个消亡文明的遗产与希望。
“去‘原初织点’。”顾屿看向星图中那个遥远的坐标,目光坚定。
叶清澜点头,握紧了他的手。
两人身影再次化作流光,冲出方舟,融入无垠的黑暗。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无比明确。
而在他们离开后,那艘沉寂的方舟内部,被叶清澜净化后残留的些许温暖心火余烬,与逐星者文明火种散发出的微光,在这极致的冰冷与黑暗中,竟奇异地交融,闪烁了一下,仿佛孕育着某种超越预料的、极其缓慢的崭新变化……
新的航程,指向生命的源点,也指向未知的挑战。他们背负的,越来越多;前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