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家庭会议的决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涟漪开始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在体制的框架内有序扩散。
叶家的力量,其高明之处不在于蛮横干预,而在于对规则的理解、运用和顺势而为。
在中组部,部长叶卫邦主持部分会议,研究近期干部工作。他没有提及任何具体人名,更没有为叶辰“打招呼”,而是在讨论到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指出:“要特别注意发现和选拔那些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经受住重大政治考验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打破一些隐形台阶,看准了的、条件成熟的,要敢于打破惯例,放到关键岗位上去锻炼,这既是对干部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
这番话,站在全国干部工作的高度,立意高远,原则性强,但传递出的导向性信号,对于密切关注上层动态的东山省委主要领导而言,已然心领神会。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风向标”引导,完全在部长职责和议事规则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叶卫华在财政部内部的相关工作会议上,谈及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时,也会以“某些地方探索内生性增长模式,注重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提高使用效益”为例,虽未点名照海,但其评价客观正面,无形中为叶辰的政绩增添了专业层面的背书。
这种来自经济主管部门的间接肯定,比任何直白的赞扬都更具说服力。
在东山省,省委书记叶卫国的操作更是堪称典范。他严格遵循回避原则,在书记办公会、省委常委会等正式场合讨论琴岛组织部长人选时,主动表示:“叶辰同志是我的侄子,按照相关规定,我需要回避具体讨论和表决。”
他将提名和初步酝酿的权力完全交给了省委组织部和分管党群的副书记。然而,作为省委书记,他对全省干部队伍建设有其通盘考虑。
他在非正式场合,与其他主要领导沟通时,会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强调:“琴岛作为我省龙头,其组织部长人选至关重要,需要一位既懂经济、又政治过硬,能够锐意进取、同时又能稳妥处理复杂局面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年轻人。”
这种基于公心的全局性论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决策氛围,确保了叶辰作为候选人之一,能够被公平、公正地纳入考察视野,并且其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其他叶家成员,如叶卫民、叶卫琳、叶卫疆等,则完全置身事外,绝不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避免授人以“家族势力干预”的口实。
整个运作过程,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有力,始终保持在组织纪律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红线之内,展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族应有的谨慎和智慧。
有了上层的明确导向和叶辰自身过硬的政绩,东山省委组织部迅速而高效地启动了选拔程序。
组织部长亲自部署,选派了以严谨、公正着称的常务副部长严莉莉带队,组成精干的考察组,赴照海对叶辰进行深入考察。
考察组的行动低调而周密。他们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采取了多种方式交叉验证:
个别谈话范围广泛: 不仅与所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进行深入谈话,还延伸到了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叶辰曾经分管和联系的关键部门一把手,高新区部分企业负责人,甚至随机抽取了一些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基层代表。
重点内容精准聚焦: 谈话内容紧紧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尤其重点关注:
政治判断力与定力: 在换届前后的敏感时期,其具体言行和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