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区的“金字招牌”效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显现出来。
它像一块经过强磁处理的磁石,引力场骤然扩大了数个量级,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资源与审视。这引力,既是机遇,也潜藏着风浪。
照海市政府的午后,通常带着一丝初夏的慵懒。
但这一天,一份由机要秘书快步送入叶辰办公室的传真,打破了这份平静。
传真抬头是醒目的省政府办公厅红头文件格式。内容简洁,却字字千钧:科技部常务副部长许维鸿同志,将率队于三日后赴你市,开展为期两天的“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随行人员名单更是彰显了此次调研的分量:高新技术司司长赵东升、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李倩,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共计七人。
叶辰握着这份还带着通讯设备温热感的纸张,目光在“常务副部长”和“专题调研”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这远超了之前任何一次部委司局级的考察或调研,意味着中央层面对照海这个新晋国家级平台的真正重视,以及随之而来的更高期望和更严格的审视。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平静无波:“通知高新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半小时后,第一会议室紧急会议。”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叶辰将传真内容通报后,会议室里先是短暂的兴奋,随即被更大的压力所取代。
“常务副部长亲自来,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啊!”招商局局长王建业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肯定也是压力。”发改委主任刘明推了推眼镜,更显冷静,“而且,通知里明确说了,调研组下一站是临港高新区。这摆明了是要把我们和临港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称一称。”
“临港”两个字,像一块投入水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众人议论纷纷,临港的基础、区位优势、以及凌辰那锋芒毕露的作风,都是照海必须直面的挑战。
政府秘书长陈子荣,一位老成持重的干部,斟酌着开口:“叶市长,许部长这次来,规格高,意义重大。我的意见是,汇报材料要精心打磨,充分展示我们的亮点和成绩,行程安排要确保万无一失,展现出我们照海最好的面貌。有些……可能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
这话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求稳,怕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