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获得顶层支持的快慰是短暂的,如同夏日雷雨后的清新,迅速被现实灼热的阳光蒸发殆尽。
叶辰很快发现,将纸面上的宏图转化为脚下的实地,每一步都可能踩到隐藏的暗礁。
他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坚硬的暗礁,来自他寄予厚望的“智造赋能”主阵地——市属重点国企,照海重型机械制造厂(简称“重机厂”)。
会议由叶辰亲自主持,就在重机厂那间充满岁月痕迹、墙壁上还挂着几十年前获得的泛黄奖状的会议室里。
与会者除了叶辰带来的发改委、工信局负责人,便是以厂长马国栋为首的重机厂领导班子。
叶辰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再次清晰阐述了高新区“内生创新”战略对重机厂的意义,以及将其打造成“智造赋能”标杆的设想。
他描绘了智能化改造后的前景: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飞跃。
然而,他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却陷入了一种近乎尴尬的沉默。
头发花白、面容敦厚的马国栋厂长搓了搓粗糙的大手,脸上堆起为难的笑容,率先开了口:“叶市长,您说的这些,我们都懂,也向往。不瞒您说,厂里技术科也打过报告,提过智能化改造的事儿。”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可是,这玩意儿……投入太大了!初步估算,光是改造一条主力生产线,引进核心系统和设备,没有个七八千万下不来。这还只是开始。后续的维护、升级,还有工人的培训,哪一样不要钱?”
他摊开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们厂子是比‘一纺厂’那些困难户强点,但也只是勉强维持,利润薄得像张纸。这几千万的投入,万一……我是说万一,效果不达预期,或者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这笔巨债就能把厂子彻底压垮!到时候,我马国栋个人受处分事小,厂子里这一万两千多号工人和他们的家庭怎么办?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啊!”
他身旁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也补充道:“是啊,叶市长。而且咱们的老师傅们,习惯了摆弄那些机械床子,你让他们去学编程、看屏幕,抵触情绪很大。搞不好,新技术没消化,老手艺还丢了,得不偿失。”
顾虑重重,路径依赖,现实的铁壁森然矗立。
叶辰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悦。
他理解马国栋的担忧,这并非故意刁难,而是国企负责人最常见的、也最现实的生存逻辑——稳定压倒一切。
待他们说完,叶辰没有用大道理压人,而是从秘书张赫手里接过一份文件。
“马厂长,各位厂领导,你们的顾虑,我非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