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市长的权威,在“一纺厂”改制一役后,得到了真正的、无人再敢小觑的确立。
叶辰的指令在市政府系统内畅通无阻,各部门负责人的执行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然而,叶辰深知,中国官场的运行逻辑,远非简单的命令与服从。
一张无形而复杂的关系网,始终笼罩在权力殿堂的穹顶之下,他如今已身处这张网的更中心位置,既是执棋者,也难免成为他人眼中的棋子。
第一个主动向他靠拢,并试图将他纳入其关系网络的,是副市长韩斌。
韩斌分管科教文卫,资历比叶辰老,但在政府班子里排名靠后,一直未能进入核心决策圈。
他敏锐地察觉到叶辰的崛起势不可挡,便借着汇报工作的机会,频繁出入叶辰办公室,言辞间充满了对叶辰能力的推崇和对未来工作的“请教”。
一次,在汇报完一个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后,韩斌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叶市长,您年轻有为,魄力十足,跟着您干工作,心里特别有底。”
“不瞒您说,我在省里宣传部也有些老关系,以后市里要是有什么宣传方面的需要,或者您个人……有什么需要向上沟通的,我或许能帮上点小忙。” 话语中的示好与结盟之意,昭然若揭。
叶辰心中明了,微笑着回应:“韩市长客气了,宣传工作很重要,以后少不了要麻烦你。我们都是为照海的发展做事,互相支持是应该的。”
他既没有拒绝这份橄榄枝,也没有给予过热的回应,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
他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也必须警惕过早、过深地卷入某些特定的圈子。
相比之下,与市长成汉雯的配合则显得更为顺畅和关键。
成汉雯欣赏叶辰的能力,也愿意放权让他大胆去干。
两人在办公室、在会议室,常常就一些重大决策进行深入探讨,有时甚至会因为观点不同而激烈争论。
一次关于下一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选址的争论中,成汉雯倾向于放在基础更好的城东新区,而叶辰则力主放在目前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更大、能带动区域平衡的城北片区。
“汉雯市长,城东固然条件好,见效快,但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城北片区几十万群众,需要这样一个大项目来拉动!而且从长远看,那里的土地成本和未来发展空间,都更具优势。”叶辰据理力争。
成汉雯蹙着眉:“叶辰,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城北的基础设施欠账太多,配套跟不上,前期投入成本会非常高,周期也会拉长,财政压力太大了!”
两人争论了近一个小时,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叶辰提出:“既然我们各有考量,是不是可以请第三方权威规划机构,做一个更详细的可行性比选研究,用数据和模型来说话?”
成汉雯思考片刻,同意了:“好!就按你说的办。让数据和专业意见来决策。”
这种基于事业公心、对事不对人的争论,不仅没有破坏两人的关系,反而在反复的碰撞磨合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成汉雯把握宏观方向和政治平衡,叶辰侧重于战略谋划和攻坚落实。
一个有力的“市长-常务副市长”搭档格局,日益稳固。
然而,最让叶辰感到微妙和需要谨慎处理的,是与市委书记顾同的关系。
顾同是照海市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掌握着干部人事和全局工作的最终决策权。
他对叶辰的工作能力是认可的,尤其是在争取“四万亿”和推动国企改革上,叶辰展现了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