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深耕与暗礁(1 / 2)

“四万亿”的资金如同奔涌的江河,开始注入照海这片干渴的土地。

随着第一批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的到位,照海市从上到下都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与忙碌状态。

蓝图上的线条,正以惊人的速度转化为勘测的标杆、轰鸣的机械和日益清晰的工程轮廓。

叶辰作为全市项目的实际操盘手,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条急速流淌的河流中央,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精准地引导每一股水流的方向。

他的工作重心,从宏观的战略谋划,转向了更为精细和复杂的项目管理与风险防控。

在成汉雯市长的全力支持下,叶辰推动建立了“照海市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

所有纳入“四万亿”盘子的项目,从立项、招投标、施工进度、资金拨付到质量验收,关键数据必须实时上传,接受领导小组、审计部门和纪委监委的在线监督与不定期飞行检查。

陆亦可领导的县纪委团队,其在一线反腐中积累的经验,被成功复制和升级,应用于对这批重大项目的廉政风险防控中,设立了多条“高压线”。

然而,即便制度再严密,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依然会滋生阴影。

第一个暗礁,出现在“照海-连坞高等级公路”的招投标环节。

这条公路是打通照海市南北交通的关键,投资巨大,关注度极高。

招标公告发布后,吸引了省内外数十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前来竞标。

叶辰亲自参与了评标标准的制定,强调技术方案、企业信誉和过往业绩,力求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空间。

然而,在资格预审结束后不久,叶辰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城的匿名电话。对方声音经过处理,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倨傲:

“叶书记,照连公路的项目,我们希望‘宏远路桥’能中标。”

“他们实力是够的,希望你们在后续的评审中,能适当‘倾斜’一下。事成之后,自然不会忘了叶书记的关照。”

叶辰心中警铃大作,语气冰冷:“你是谁?项目的招投标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任何人都无权干预。”

“请你自重,也请你转告背后的人,照海的项目,容不得任何猫腻!”

对方冷笑一声:“叶书记,话不要说得太满。有些力量,不是你一个县委书记能抗衡的。年轻人,别为了所谓的‘原则’,断送了大好前程。”

电话被挂断。叶辰握着话筒,脸色阴沉。他知道,“宏远路桥”是省内一家背景深厚、但也争议不断的公司。

这只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伸向这块巨大的蛋糕了。

他立刻将情况向成汉雯和顾同做了汇报。

顾同的指示非常明确:“依法依规,严格程序,谁来打招呼都不行!出了问题,市委给你撑腰!”

成汉雯更是直接表态:“敢伸爪子,就给他剁掉!我让公安局经侦支队介入,暗中调查这个‘宏远路桥’和打电话的人。”

有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坚定支持,叶辰心中大定。

他要求招投标中心对“宏远路桥”的资格材料和过往业绩进行最严格的复核,并加强了评标过程的保密和安保措施。

最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下,一家资质优良、报价合理、技术方案过硬的国家级施工企业成功中标。

那只试图干预的黑手,在第一道关口就被狠狠打了回去。

第二个暗礁,则更为隐蔽,出现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