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根叔,这几块地是怎么回事?没有纳入整合范围吗?”叶辰指着那几块地问道。
老根叔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搓着手,欲言又止:“叶书记,这个……唉,是几户人家的自留山,他们……不太愿意拿出来。”
“哦?是补偿标准不满意,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叶辰和蔼地问。
“标准……标准倒是按县里定的,没问题。”老根叔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主要是……是周老栓那几户,他们……唉,有点迷信。”
“迷信?”叶辰一愣。
“是啊,”老根叔叹了口气,解释道,“那几块荒地水宝地,动了要坏风水的,给多少钱都不干!我们嘴皮子都磨破了,说集中迁到村里的公墓去,他们死活不同意,说会惊扰祖先,断了家族的运道。”
叶辰眉头微蹙,他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发展产业与尊重民间习俗、传统观念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冲突。
他深知,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村,这种源于祖先崇拜和风水观念的力量,有时比政策和金钱更有影响力。
强行推进,很可能引发激烈的对抗,好事变成坏事。
他没有当场表态,只是对老根叔说:“走,老根叔,带我去周老栓家看看。”
在周老栓家低矮的堂屋里,叶辰没有摆出县委书记的架子,而是像个普通的走访干部,坐在小板凳上,与满脸皱纹、眼神执拗的周老栓拉起了家常。
他从周老栓的儿子在外打工的情况,问到家里的收成,耐心地听他讲祖辈是如何选中那块“风水宝地”的故事,以及对动迁祖坟的深深忧虑。
叶辰没有直接反驳他的风水之说,而是真诚地说:“老栓叔,我理解你对祖先的敬重。咱们中国人,讲究个慎终追远,这是美德。”
他话锋一转,“但是老栓叔,你想想,什么是更好的念想?是守着几座老坟,看着村子越来越空,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还是让咱们这片山长出值钱的好茶叶,让在外面打工的娃们能看到希望,愿意回来建设家乡,让家族的日子真正红火起来?我相信,你们的祖先如果在天有灵,也一定更愿意看到子孙后代过得更好,而不是守着旧规矩受穷啊。”
他又请同行的技术员,拿出茶园建成后的效果图和收益预测,给周老栓和闻讯赶来的其他几户人家细细地讲。
同时,他当场承诺,如果同意迁坟,除了规定的补偿,政府会请专业人士,按照当地最讲究的仪式,协助他们将祖坟妥善迁至村里规划好的新公墓,并给予一定的迁葬补助。
叶辰的坦诚、尊重以及设身处地的考量,慢慢打动了周老栓等人。
他们紧绷的脸色逐渐缓和,开始认真地思考和商量。
几天后,从青峰乡传来消息,周老栓等几户人家,在经过家庭会议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同意签订协议,支持茶园整合。
条件就是按叶辰承诺的,由政府协助,按传统仪式迁坟。
消息传回县委,陆亦可对叶辰的处理方式表示了高度赞同:“书记,你这次在青峰乡的做法,给我们解决类似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乡村振兴,不能光是砸钱搞项目,更得尊重乡情民意,做好人的工作。”
叶辰感慨道:“是啊,亦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里面都是软功夫。尤其是在基层,很多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政策条文能解决的,需要的是耐心、理解和创造性的方法。连坞的这盘棋,越是往下走,触及的层面就越深,越需要精细落子。”
清江畔,机器轰鸣;产业园,塔吊林立;云雾山,茶苗吐绿。
连坞的各个角落,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叶辰和陆亦可这对搭档,一个总揽全局,谋划战略;一个冲锋陷阵,破解难题,正带领着连坞,在这条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振兴之路上,稳步前行。
他们知道,前方的考验依然众多,但经过淬炼的连坞,已然拥有了应对风雨的更强韧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