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叶晓峰处长我听说过,年轻有为,但毕竟……他对我们连坞的情况不熟悉,这协调起来,会不会反而增加内耗?”
叶辰摆摆手,制止了大家的议论:“不要胡乱猜测省委的意图。派干部下来挂职锻炼,是常规做法。叶晓峰同志来自省发改委,熟悉政策和项目流程,他的到来,对我们争取后续资金、优化项目审批只有好处。大家要摆正心态,积极支持配合晓峰同志的工作。”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起来:“但是,有几条原则必须明确:
第一, ‘清江项目’是在连坞县委领导下,尤其是我和罗书记亲自抓的工程,这个大前提不能变。
第二,项目现有的指挥体系、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不能因为来了挂职干部就打乱节奏。
第三,各子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现场管理,责任主体不变,该谁负责还是谁负责。晓峰同志主要负责的是宏观协调和对上衔接。”
他这是在划清界限,明确权责,防止出现指挥混乱和权力架空。众人心领神会,纷纷点头。
“国栋,”叶辰看向刘国栋,“晓峰同志来了以后,由你主要负责对接,生活上安排好,工作上多汇报、多沟通,但要把握分寸,涉及项目核心决策和关键环节,必须按程序报我和罗书记。”
“明白!”刘国栋郑重点头。
随后几天,叶辰表面上一切如常,依旧奔波于各个工地,处理繁杂事务,但暗地里,他加快了几个关键节点的布局。
他督促专项债工作专班,尽快完成首期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绩效目标设定,并上报县委备案,从制度上锁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审批权限。
他亲自与几个核心子项目的承建单位负责人谈话,强调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要求,同时也含蓄地提醒他们,项目的最高决策层依然在连坞县委。
他还做了一件事。他让县委办整理了一份非常详尽的“清江项目”全资料,从最初的构想、论证、立项,到专项债申请的全过程,以及目前的进展、面临的困难、下一步计划,甚至包括主要干部在项目中的分工和责任,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汇编材料。
周一,叶晓峰准时前来报到。
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戴着金丝眼镜,穿着合体的行政夹克,举止干练,带着省直机关干部特有的自信和些许矜持。
欢迎会上,他发表了简短而得体的讲话,表示很高兴到连坞学习锻炼,一定会全力配合叶辰县长和连坞的同志们,为“清江项目”贡献力量。
叶辰代表连坞县委县政府表示了热烈欢迎,态度热情而真诚。
会后,他亲自将叶晓峰送到办公室,并将那份厚厚的项目资料汇编交到他手上。
“晓峰处长,欢迎你啊!这是咱们‘清江项目’的全部家底了,你先熟悉熟悉情况。
以后项目上的协调和对上衔接,就要多倚重你了!”叶辰笑容满面,话语恳切。
叶晓峰接过资料,略一掂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叶县长太客气了,我一定尽快熟悉情况,当好您的助手。”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笑容背后,是初次交锋的试探与衡量。
叶辰知道,叶晓峰的到来,标志着“清江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博弈阶段。
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智慧,既要借助对方的力量推动项目,又要确保连坞的发展主导权不旁落,确保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始终沿着既定的航线破浪前行。
连坞的棋盘上,又多了一位举足轻重的棋手,接下来的对弈,需要更高的棋艺和更深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