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云开雾散与格局初定(1 / 2)

市纪委调查组的调查比预想中结束得更快。

在连坞驻扎了不到一周,调查组便悄然撤离。

没有宣布结论,没有召开会议,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这种沉默本身,在敏感的官场中,就是一种最明确的信号。

几天后,在全市的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在谈到干部作风问题时,不点名地提到了连坞:“……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只要出于公心,为了地方发展,即便工作中有些失误,我们也要包容。”

“但要坚决反对那种为了个人私利,罔顾事实,匿名诬告、陷害同志的行为!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刹住!组织上一定会为踏实干事、清白做人的干部撑腰鼓劲!”

这番话通过会议系统传达到连坞分会场时,会场内一片寂静,但许多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前排的叶辰。

叶辰面色平静,专注地记录着,仿佛领导的讲话与他无关。

但他能感觉到,身后那些原本带着审视、担忧甚至幸灾乐祸的目光,此刻大多变成了敬畏和释然。

会议结束后不久,市委组织部的正式反馈也到达了连坞县委。

反馈意见明确指出:经调查核实,关于叶辰同志的匿名举报内容均与事实不符,属于恶意诬告。

市委充分肯定叶辰同志在连坞的工作,特别是其在推动基层治理改革和谋划“清江项目”中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开拓精神,希望其放下包袱,大胆工作。

同时,要求连坞县委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云开雾散。

压在叶辰身上近半个月的无形大山瞬间移除。

连坞官场的氛围为之一变。

之前那些犹豫观望的干部,此刻纷纷主动向叶辰靠拢,汇报工作更加积极,落实指示更加迅速。

刘国栋等人更是扬眉吐气,工作干劲十足。

罗建明亲自找叶辰谈了一次话。在小会议室里,他递给叶辰一支烟,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缓和:“叶县长,这次让你受委屈了。市委的结论很明确,也给我们连坞提了个醒啊。看来,我们推动发展,特别是像‘清江项目’这样的大动作,确实触动了一些人的神经,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叶辰接过烟,并没有点燃,只是拿在手里,态度依旧谦逊:“谢谢书记关心。我个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只要不影响连坞的发展大局就好。”

“这次事件也给我敲了警钟,以后工作中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沟通,争取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罗建明点了点头,吐出一口烟圈,目光深远:“嗯,你能这么想很好。‘清江项目’不能停,还要加快。事实证明,你这个思路是对的,是符合连坞长远利益的。”

“以后,项目上的事情,你尽管放手去干,大的方向我们一起把握,具体的协调和推进,你来负责。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一起向上争取。”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赋予叶辰在重大项目上的主导权。

叶辰心中明白,这次风波,虽然凶险,但最终却阴差阳错地巩固了他的地位,尤其是让罗建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叶辰所推动的事情,背后有市委的认可,也代表着发展的趋势,硬性阻挠并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