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的大门庄重肃穆,门内是另一番天地。
又一次来到这里,叶辰的心仍然很激动。
参天的古木,红砖绿瓦的建筑,处处透着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知识的厚重感。
叶辰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在通往宿舍楼的林荫道上,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试图将连坞的纷扰暂时压下。
研修班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多是各地市县的骨干,四十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年纪。
开班仪式后是破冰活动,大家互相介绍,言谈举止间既有官场中人的谨慎,也带着对彼此背景和能力的试探。
叶辰注意到几个特别的人物:
来自沿海经济强市、言谈间充满自信的张扬;
来自山区贫困县、眉宇间带着忧患意识的李志远;
还有省直机关下来镀金、理论功底扎实的王璐。
他知道,这两个星期,与这些人的交流,或许比课堂本身收获更大。
宿舍是单人间,陈设简单但整洁。安顿下来后,叶辰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拿出笔记本,将白天观察到的人和初步印象记录下来,并梳理了未来两周课程中他特别关注的重点:宏观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治理创新。
他需要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为连坞的改革实践找到更坚实的支撑,也为应对罗建明可能的“理论质疑”做准备。
晚上,他给刘国栋打了个电话。
“国栋,我到了。县里情况怎么样?”
电话那头,刘国栋的声音压得有些低:“县长,一切还算平稳。就是……罗书记下午召集开了个小会,强调了当前一切工作要以‘稳定’为前提,要求各部门对照试点方案,重新评估风险,特别是涉及面广、可能引发争议的措施,要‘慎之又慎’。”
叶辰沉默了一下。这在他意料之中。“嗯,知道了。按罗书记的指示办。我们之前部署的那些工作,只要不违反原则,继续推进,注意方式方法,多沟通汇报。”
“明白。赵立春今天在会后,跟几个人聊,话里话外说‘有些同志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叶辰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跳梁小丑,不必理会。你稳住神,抓好具体落实就行。”
挂了电话,叶辰走到窗边,看着党校静谧的夜景。这里与连坞,仿佛是两个世界。
但他知道,无形的丝线依然紧紧相连。
罗建明已经开始收紧缰绳,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汲取养分,找到破局的关键。
党校的课程强度很大,上午下午都排得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