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叶辰召集改革领导小组开会。刘国栋汇报最新进展:“资金已经落实,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各部门入驻名单也基本确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谁来做这个政务服务管理局的局长?”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是个烫手山芋,既要熟悉各部门业务,又要有魄力协调关系,还得得罪人。
叶辰环视全场:“大家有没有合适人选?”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这时,刘国栋开口:“我推荐政府办的副主任周明。他年轻有为,熟悉各部门业务,协调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有改革精神。”
有人提出异议:“周明太年轻了吧,才35岁,能压住场面吗?”
叶辰却眼前一亮:“年轻不是问题,有冲劲有想法才好。这样,国栋县长你先找他谈谈话,如果合适就定下来。”
散会后,叶辰特意留下刘国栋:“国栋县长,这次多亏你了。要不是你提前准备充分,各个击破,政务大厅项目恐怕早就夭折了。”
刘国栋谦逊地笑笑:“这是我分内的工作。其实叶县长,连坞积弊已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拖沓推诿的工作方式。这次改革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死水潭,激起波浪是正常的。”
叶辰深有感触:“是啊,所以我更觉得改革势在必行。不过...”他压低声音,“我听说有的部门背后有市里甚至省里的关系,动不得?”
刘国栋神色凝重起来:“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是出于公心,为了群众利益,就应该勇往直前。大不了我这个常务副县长不当了!”
叶辰感动地拍拍刘国栋的肩膀:“好!有你们这样的同志支持,我还怕什么?”
晚上叶辰回到宿舍,疲惫地靠在沙发上。这周的斗争比他想象中更加艰难,每推进一步都要克服重重阻力。
手机响起,是老爸打来的电话。
“儿子!”,叶辰老爸的亲切声传来“你什么时候回家呀?现在担子重了,辛苦不?”
叶辰顿时觉得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老爸,忙完这阵就回去。您和妈放宽心。”
老妈接过电话,关切地问:“听说你那边不太顺利?要注意身体,别太拼了。”
叶辰笑笑:“没事,工作上的正常困难。家里都好吗?”
“都好,就是妈这老毛病又犯了,住院观察了几天。”
叶辰心中一紧:“严重吗?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怕你担心嘛。现在已经好多了,医生说观察两天就可以出院。”
叶辰感到一阵愧疚。自己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太少。
他想起自己多年前买的股票,如果现在卖出,应该能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当前最重要的是推进改革,不能分心。
挂掉电话后,叶辰打开电脑,开始研究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详细案例。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浙江的改革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物理集中,更因为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
“看来政务大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流程改革。”叶辰喃喃自语,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要点。
夜深了,叶辰却毫无睡意。他站在窗前,望着连坞县的夜景,心中思绪万千。
改革之路从来不会平坦,尤其是在连坞这样关系盘根错节的地方。但只要有刘国栋、王梓涵、陆亦可这样的同志支持,只要有群众的期盼作为动力,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
第二天是周六,叶辰依然早早来到办公室。让他意外的是,刘国栋和王梓涵竟然也在。
“你们怎么来了?”叶辰惊讶地问。
刘国栋扬了扬手中的文件:“来看看文化馆改造的最新设计方案。国栋县长笑着说:“来和你聊聊改革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咱们连坞啊,就得有周末加班的准备。”
三人相视而笑,一种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叶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这样志同道合的战友,再大的困难也不足为惧。
他知道,政务大厅的建设只是连坞改革的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此刻,他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