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意见分歧很大(1 / 2)

陆亦可很快来到叶辰办公室。她今天穿着一身深色职业装,显得格外干练。

“叶县长,您找我?”陆亦可开门见山。

叶辰请她坐下,简要说明了与罗建明在老城区改造资金分配上的分歧。

陆亦可静静听完,沉思片刻后说:“老城区改造确实是个敏感话题。我调阅了近年纪委收到的相关信访举报,有不少反映在之前的拆迁安置中存在不规范操作。”

她从文件夹中取出几份材料:“特别是宏达建设参与的几个项目,中标价格比预算高出不少,但工程质量评价却一般。”

叶辰眉头紧锁:“这些情况罗书记知道吗?”

“应该有所了解。”陆亦可谨慎地说,“但有些问题缺乏确凿证据,而且涉及到一些老干部的亲属,处理起来需要慎重。”

叶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既然如此,老城区改造就更不能急于求成了。资金使用必须透明规范,否则好事可能办成坏事。”

陆亦可点头:“我建议在资金监管方案中增加一条:所有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进行廉政风险评估,高风险项目暂缓实施。”

“这个建议好!”叶辰眼前一亮,“用制度说话,比直接对抗要明智。”

两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陆亦可才起身告辞。临走前,她看似随意地说:“叶县长,王梓涵书记昨天来找过我,聊了聊连坞县的文化建设。”

叶辰警觉起来:“哦?他都说了什么?”

“主要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想法,但也提到了老城区改造对文化传承的意义。”陆亦可意味深长地说,“他似乎很关心这个项目。”

送走陆亦可,叶辰陷入沉思。王梓涵的四处活动让他感到不安。这位老同学看似随和,但政治手腕灵活,在连坞县各方势力中都能游刃有余。

两天后,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连坞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叶辰特意邀请陆亦可列席会议,并在会上强调了廉政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会后,叶辰让办公室将办法送县委办,准备提交下一次常委会审议。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县委办通知:原定下周召开的常委会提前到明天上午。

叶辰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与资金监管办法有关。罗建明想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立即拨通几个可能支持他的常委电话,委婉地探听消息。

组织部长谭志强表示会支持监管办法,但建议在个别条款上适当灵活;常务副县长刘国栋则完全支持叶辰的立场。

最让叶辰意外的是王梓涵的态度。他在电话中笑着说:“老同学,办法是好事,但有些要求是不是太死了?基层工作要有一定灵活性嘛。”

叶辰心中警铃大作。王梓涵的态度转变,很可能是在各方压力下选择了妥协。

当晚,叶辰工作到很晚,仔细研究办法的每个条款,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质疑。离开办公室时,已是繁星满天。

走在县委大院中,叶辰不经意抬头,发现罗建明办公室的灯也还亮着。

这个发现让他心情复杂——无论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位县委书记也在为连坞县的发展操劳着。

第二天早晨,常委会会议室气氛凝重。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十一位常委陆续就座。叶辰注意到,罗建明今天特意提前五分钟到场,正与旁边的李建军低声交谈。

会议开始,先研究了几项常规议题,随后进入资金监管办法的审议。

罗建明开门见山:“这份办法我看过了,总体上不错,体现了县政府对资金监管的重视。但有些地方可能过于理想化,与实际工作脱节。”

他转向叶辰:“叶县长,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强制要求所有项目进行廉政风险评估?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叶辰从容应答:“罗书记,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必要的风险防范。省纪委最近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对大额资金使用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我们这样做,既是落实上级要求,也是保护干部、防范风险。”

他特意提到省纪委的要求,让罗建明难以直接反对。

李建军接话:“评估是应该的,但能不能简化程序?现在基层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太复杂的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

陆亦可这时开口了:“李书记的担心可以理解。纪委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可以提供一个简化的评估模板,主要关注关键风险点,不会增加太多负担。”

宣传部长老赵插话:“资金使用全面公开的条款,我觉得需要慎重。有些信息敏感,公开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议论。”

叶辰回应:“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可以明确公开的范围和方式,既保证透明度,又避免误解。”

会议气氛逐渐紧张,各方围绕几个关键条款展开激烈辩论。叶辰注意到,王梓涵虽然偶尔发言,但都是无关痛痒的调和之言,明显在观望风向。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人武部政委老郑出人意料地发言:“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嘛!当年我在部队,经费使用比这严格多了。现在地方上管钱,严格一点没错。”

老郑一般不参与地方事务讨论,他的发言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叶辰突然想起,老郑的家乡就是连坞县农村,他对民生项目可能更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