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资金监管(2 / 2)

叶辰简要汇报了资金监管的思路,但没有透露太多细节。罗建明在电话那头静静听着,偶尔问一两个问题。

最后,罗建明说:“监管是必要的,但也不要太复杂了。基层工作有特殊性,太繁琐的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这样吧,方案出来后先送我看看。”

“好的罗书记,方案草案出来后我一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叶辰回答得很恭敬,但心里明白,罗建明这是要提前介入,确保方案不会过于严格,影响他的操作空间。

挂掉电话,叶辰站在窗前沉思。连坞县的政治生态复杂,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罗建明在这里经营多年,有着自己的关系和圈子。

4300万资金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必然会有人想通过各种方式分一杯羹。

这时,手机再次响起,是政法委书记王梓涵:“老同学,下班了吗?一起吃饭?介绍几个人给你认识。”

叶辰想了想:“今天恐怕不行,手头事太多。明天怎么样?”

“明白明白,大忙人。”王梓涵笑道,“那就明天晚上,地方我安排,有几个朋友很想认识你呢。”

叶辰挂掉电话,微微皱眉。王梓涵所谓的“朋友”,大多是本地商人和一些部门负责人。这种场合他一般尽量避免,但作为县长,完全脱离这种社交也不现实。

第二天,叶辰继续完善资金监管方案。

他特意让审计局和财政局提供了近年来其他地区资金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案例,作为制定措施的参考。

看完材料,叶辰心情沉重。一些地区的问题触目惊心:虚报项目套取资金、挪用资金发放补贴、违规向关系企业倾斜......种种手段层出不穷。他更加坚定了严格监管的决心。

下午,叶辰主持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只有财政、审计和纪委参加。

陆亦可带来了一份省纪委最新下发的关于加强资金监管的文件,其中不少措施很有针对性。

“省里要求推行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陆亦可指着文件说,“我建议我们在连坞县也实行,所有使用这笔资金的项目,都要在政府网站和项目实施地公开,包括资金额度、使用方向、实施单位等信息。”

“这个建议好!”叶辰立即赞同,“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审计局长张洁提出:“我担心全面公开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有些项目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推进慢,老百姓不了解情况,可能会质疑。”

“我们不能因为怕被质疑就不公开,”叶辰坚定地说,“相反,要通过公开赢得信任。只要解释工作做到位,老百姓会理解的。”

会议结束后,资金监管方案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

叶辰让办公室抓紧起草正式文件,准备下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傍晚,叶辰如约参加王梓涵安排的饭局。地点在连坞县最好的酒店包间,到场的有五六个人,大多是本地企业家和个别部门负责人。

“叶县长,久仰大名!”一位胖胖的中年男子热情地上前握手,“我是宏达建设的赵宏达,一直想拜访您,今天总算有机会了。”

叶辰记得这个名字。宏达建设是连坞县最大的建筑企业,承建了县里不少政府项目。据说与罗建明关系密切。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但叶辰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他对那笔资金的使用想法。

赵宏达不时提到公司近年来参与的各类项目,暗示有能力承担更大工程。

叶辰应对得体,既不承诺什么,也不完全关闭可能性。

他明白,完全排斥这些地头蛇不现实,关键是要在规则范围内办事。

饭后,王梓涵送叶辰回家:“老同学,赵总这人不错,做事靠谱。这些年为连坞县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叶辰笑笑:“连坞县的发展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只要遵守规则,保质保量,欢迎所有企业参与竞争。”

王梓涵点头:“这个自然。不过有些时候,也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哪些企业有实力,哪些没实力,我们本地人最清楚。”

叶辰没有接话,心里却提高了警惕。王梓涵这是在为某些企业说情,暗示在招标中给予照顾。

回到家,叶辰继续工作到深夜。他仔细研究了连坞县近年来的重大项目安排,发现宏达建设确实参与了其中大部分项目,中标率高的不寻常。

第二天一上班,叶辰就把审计局长张洁叫到办公室:“张局长,请你安排一下,对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和执行情况做一次梳理,特别是中标企业的资质、业绩和项目实施情况。”

张洁有些意外:“叶县长,是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没有,只是常规了解。”叶辰语气平静,“作为县长,我应该全面掌握这些情况。”

张洁点头:“好的,我马上安排。”

张洁走后,叶辰站在连坞县地图前沉思。

这笔资金就像一块试金石,既检验着连坞县的政治生态,也考验着他的执政能力。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事业发展,同时守住底线,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县委办主任送来一份会议通知:明天上午召开书记办公会,研究近期重点工作。

叶辰知道,资金监管方案将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