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 > 第61章 赵大海进交通厅——“闯”出来的门路与“谋”出来的转机

第61章 赵大海进交通厅——“闯”出来的门路与“谋”出来的转机(2 / 2)

第二天,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通过老关系联系上了钱老,并带着连坞县的几包茶叶和山菌干货(严格控制在土特产范围),恭敬地登门拜访。

钱老虽然退休,但精神矍铄,对交通系统的事依然关心。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让赵大海说情况。

赵大海这次没有抱怨,而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了青峰镇道路的破败状况、对百姓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制约,

说到激动处,这个硬汉的眼圈都有些发红:“钱老,那不是路,那是老百姓心里的坎,是堵在连坞喉咙里的一根刺啊!”

钱老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

听完,他又仔细看了看他们带来的简单规划图,沉吟良久才开口:“青峰镇……我知道,那个地方山高路远,历史欠账多。厅里现在的规章制度确实越来越规范,直接给你们大开绿灯批大量资金,不现实,也违反原则。”

赵大海的心沉了下去,但钱老话锋一转:“但是,事在人为。有些路,还是可以试着走一走。”

老领导的经验和智慧此刻显现出来,他点拨了三招:

“第一,‘曲线救国’。不要只盯着大的改造项目。可以先申请一笔‘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这笔钱数额不大,审批相对容易。你们拿到后,不要真拿去日常养护,而是集中力量,先对最烂的几段路进行简单的填补和平整,至少保证雨季能通车,能运货。这叫‘以小撬大’,先解决最急迫的通行问题。”

“第二,‘多点开花’。‘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资金,虽然你们路基础差,但总有那么几处特别危险的路段吧?比如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你们可以单独为这些危险点打报告,申请设置钢护栏、凸面镜、警示桩。这个理由充分,关乎人命,额度不大,容易批准。积少成多,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提升定位’!”钱老压低了声音,“你们要立刻想办法提升这条路在省厅规划中的等级和重要性。让县政府打报告,把它申报为‘产业路’、‘旅游路’甚至是‘资源路’。就强调这条路是青峰镇茶叶、菌菇等特色产业对外运输的唯一通道,或者沿线有什么潜在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路修好了能带动整体开发。一旦这个定位被认可,哪怕只是初步纳入规划视野,你们再申请资金,名正言顺,力度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需要你们县里自己先动起来,把规划方案做扎实,然后到厅里来反复游说、汇报!”

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赵大海和马楠对视一眼,激动不已。他们之前只想着“硬要钱”,却从来没想过如何“巧立项”,如何通过包装项目、提升战略定位来契合上级的政策方向和资金渠道!钱老的点拨,简直是给他们漆黑的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谢谢钱老!您这可真是雪中送炭!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赵大海紧紧握住钱老的手,由衷感谢。

从钱老家出来,赵大海立刻在车上就给县长叶辰打电话,语速飞快地汇报了钱老的三条策略。

叶辰在电话那头立即拍板:“大海县长,思路完全正确!‘提升定位’是核心!你继续在省厅盯着,就用养护和安保的名义先申请点小钱,稳住阵脚,同时开始游说新思路。县里这边我亲自抓,马上组织发改、文旅、农业局,成立专班,就以‘青峰镇特色产业旅游路’的名义,最快速度把规划方案,哪怕是概念性和框架性的,先做出来!给你送去当‘敲门砖’!”

挂了电话,赵大海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和策略。他不再是无头苍蝇,而是有了明确的作战地图。

他再次昂首挺胸走进省交通厅的大门。这一次,他的心态完全不同了。

他不再仅仅是诉苦和哀求的“乞讨者”,而是带着新的思路和即将到来的“方案”的“合作者”。

他找到农村公路科的刘科长,不再提大规模改造,而是咨询“养护资金”和“安保工程”的申请流程;他遇到计划处的干部,则开始有意无意地透露“连坞县正在积极规划一条重要的产业旅游路,希望能得到省厅的指导和支持”……

虽然大笔的资金依然没有影子,但赵大海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态度不再是纯粹的敷衍和拒绝,而是多了一丝好奇和探讨的可能。

那扇曾经紧闭的铁门,已经被钱老的经验和智慧,撬开了一道实实在在的缝隙。

赵大海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需要用县里赶制出来的规划方案,和他军人的韧劲,把这缝隙越撬越大,直到通往青峰镇的希望之路,真正迎来资金的曙光。

这场“找钱”的硬仗,交通线的突围战,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战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