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官上任,开始烧火(1 / 2)

翌日,上午八点五十分。

叶辰提前十分钟走进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会议室布置简洁,中间一张深棕色的长条形会议桌,围着一圈皮质座椅。

他已经让办公室主任李爱国准备了连坞县的详细地图,此刻正悬挂在会议室一侧的墙上。

他是县长,自然是会议的主持者和中心。他走到会议桌的主位,但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先站着,目光扫过墙上那张斑驳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乡镇、道路和少数几个工业区,大部分区域则是连绵的绿色,代表着山地和森林。

陆续有副县长和列席会议的部门负责人走进来。每个人进来时,都会先向叶辰打招呼。 “叶县长早。” “叶县长,您来得真早。”

叶辰均点头回应,态度平和,并不刻意热络。

他注意到,常务副县长刘国栋是掐着点,在八点五十五分进来的。刘国栋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保持得不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深色的夹克,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对叶辰点了点头,说了声“叶县长”,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了,位置在叶辰的左手边第一个。

叶辰昨天下午和晚上,几乎都在翻阅文件。连坞县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

财政自给率极低,严重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去年的财政收入仅能勉强覆盖工资和基本运转支出,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都需要向上级争取资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零星分散的小矿业、小加工厂为主,缺乏龙头企业。

交通是最大的瓶颈,唯一一条通往市里的二级公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极大地增加了物流成本,也阻碍了外来投资。

八点五十九分,所有人员到齐。叶辰在主位坐下,目光沉稳地环视了一圈。与会人员包括常务副县长刘国栋、副县长张强(分管农业水利)、副县长李莉(女,分管文教卫)、副县长赵大海(分管城建交通)、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爱国,以及列席的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农业局、招商局等部门的一把手。

每个人的表情各异,有正襟危坐的,有低头翻看笔记本的,也有悄悄打量这位新县长的。

“好,同志们,现在开会。”叶辰的声音不高,但清晰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是我到连坞工作后参加的第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主要议题只有一个:研究我们连坞县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目的是统一思想,摸清家底,明确方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困难,都可以摊开来讲。”

开场白简洁直接,没有多余的客套,直奔主题,这让一些习惯了开场长篇大论的干部略感意外。

会议首先由发改局局长汇报全县规划的中期评估情况和下一步修订思路。

汇报内容多是宏观表述和既定指标,听起来很全面,但缺乏针对连坞实际的具体抓手。叶辰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汇报完毕,叶辰没有立即点评,而是看向财政局局长:“李局长,请你介绍一下全县的财政家底,特别是可用财力和债务情况。”

财政局局长李斌是个老财政,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地开始汇报。一组组数字清晰地表明,县财政确实捉襟见肘,“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巨大,政府性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偿还利息已经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凝重了。

叶辰面色平静地听完,然后看向交通局局长:“李局长,通往市里的那条二级路,现状如何?有没有升级改造的计划或者可能性?”

交通局局长李振华苦笑一下:“叶县长,不瞒您说,那条路我们年年打报告申请大修甚至改建成一级路,但上面一直没立项。

主要是资金需求量太大,我们县里根本配套不起。现在的路况,确实很差,群众意见很大,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几个关键部门汇报下来,困难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棘手。会场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不少干部的眼神飘向常务副县长刘国栋,又偷偷瞟向叶辰,想看看这位新县长如何应对这“下马威”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