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聚餐,是一次微缩的官场生态展示。哪些人急于打探,哪些人静观其变,哪些人可能成为潜在的合作者,哪些人需要留意……他需要快速梳理出头绪。
然后,他才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为《关于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激活省内循环的初步思考》。
他没有立刻动笔写核心内容,而是先搭建框架,罗列要点,思考着如何既体现前瞻性,又能契合当前的政策语境和东山省的实际省情,既要让徐箐眼前一亮,又要避免过于惊世骇俗。
他知道,这份报告,很可能成为他未来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必须字斟句酌,慎之又慎。
接下来的几天,党校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但叶辰能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课堂讨论时,更多人会下意识地看看他的反应;小组活动时,他的意见更容易被采纳;甚至去食堂吃饭,也常有不同的人“偶遇”他同桌就餐,闲聊中总会不经意地带出一些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试图从他这里得到些许“启示”。
叶辰一律以谦虚、学习的态度应对,多听少说,偶尔发表看法也必定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常规逻辑,绝不轻易显露底牌。
他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和宿舍,专心打磨那份方案。
这天傍晚,他刚走出图书馆,准备去吃晚饭,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省城号码。 “喂,您好?” “是叶辰同志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温和的男声,“我是杨东部长办公室的秘书林峰。部长想了解一下你这几天在党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方便的话,现在能否到行政楼三楼小会议室来一下?”
叶辰的心跳微微加速。组织部部长杨东,在开学第一天短暂交流后,现在直接通过秘书找他“了解情况”? 这绝非简单的关心。
“好的林主任,我马上过去。”叶辰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转身朝着行政楼走去。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党校的道路他很熟悉了,但每一步走下去,似乎都通向更未知的领域。
徐箐的重视还在消化中,杨东部长又亲自过问……这突如其来的召唤,是福是祸?又意味着什么?
他走到小会议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