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双线并进,密州暗战(1 / 2)

省纪委书记林国栋雷厉风行,当天夜里便亲自点将,组建了精干的专案组,星夜奔赴坊潍市。他知道,对一名常务副市长采取行动,必须速战速决,任何延迟都可能走漏风声,导致功亏一篑。

凌晨四点,万籁俱寂,城市沉浸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几辆黑色轿车如同利剑般刺破夜幕,悄无声息地驶入坊潍市纪委大院。省纪委专案组到了,这个时间点选择得恰到好处,完全不给坊潍市内部任何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网以反应的机会。

市纪委书记姚卿带着王启明、叶辰等主要干部早已等候在楼内。车门打开,省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马博光(副厅级)率先下车,他身形挺拔,面色冷峻,眼神锐利如鹰。紧随其后的是副主任林海(正处级)以及几名神情肃穆、行动干练的办案人员。

“博光同志,辛苦了,没想到是你亲自带队过来。”姚卿迎上前去,伸出手。两人虽是同级,但姚卿作为地方一把手,资历更老,权力涵盖面更广,语气中带着一丝主人的客气,但也透露出对省纪委突然行动的凝重。

马博光用力握了握姚卿的手,语气干脆利落:“姚书记,深夜打扰,案情重大,林书记指示,必须全力以赴。外面凉,我们里面谈,您请。”他姿态放得低,言语却丝毫不拖泥带水,彰显出省纪委工作人员的干练风格。

一行人迅速进入市纪委早已准备好的临时会议室,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严肃。没有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王启明示意叶辰进行汇报。叶辰站起身,将笔记本电脑连接投影,墙壁上立刻呈现出清晰的图表和证据链。他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在二十分钟内,将“鼎盛置业”、“安顺拆迁”与孙红雷团伙的勾结、暴力犯罪事实、资金异常流向,以及所有线索最终指向常务副市长李明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充当“保护伞”的核心结论,汇报得清清楚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李明建同志采取‘两规’措施,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刻不容缓。”叶辰最后总结道,目光坚定地看向两位领导。

马博光仔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最后看向姚卿:“姚书记,您的意见?”

姚卿神色凝重,深吸一口气:“情况已经很清楚,我完全同意省纪委的判断和决定。坊潍市纪委坚决服从省纪委的领导,全力配合专案组的一切行动!”

“好!”马博光一拍桌子,“行动方案已经拟定。现在是凌晨四点二十分,10分钟后准时出发,前往李明建住所实施控制。请市纪委的同志配合带路并协助行动。行动务必迅速、保密!”

四点三十整,联合行动组车辆准时驶出市纪委大院,融入仍未苏醒的城市街巷。叶辰坐在其中一辆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昏暗路灯,心脏有力地跳动着。他知道,一场硬仗刚刚开始。

行动异常顺利。或许是因为省纪委的介入足够突然,或许是李明建自己也预感到了末路而放弃了无谓的抵抗。他在家中被带走时,脸色灰败,只对叶辰说了一句“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便再无他言,沉默地接受了命运。坊潍市的这颗“毒瘤”被初步剜除,但官场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汹涌。

几乎在李明建被带离家的同时,叶辰肩上的另一副重担立刻压了上来。他带领着一支完全由王启明和马博光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的精干小组,甚至绕开了坊潍市纪委的大部分人员,直接切入第二条战线——调查密州市政法委书记李达康。

在省纪委书记林国栋的亲自协调和遥控指挥下,无形的支援从四面八方汇聚。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精英秘密提供了技术侦查支持,对关键账户和人员的监控悄然布下;省国税局调取了“红雷集团”及关联企业数年内的所有申报和稽查记录,寻找违规破绽;省银监局更是提供了异常资金流向的深度分析报告,直指一家名为“东海商贸”的空壳公司。

所有的线索,如同百川归海,最终都汇聚到赵东海——这个李达康妻子的远房表亲,曾是李达康司机,后下海经商的“白手套”身上。

调查组的临时指挥部设在省城一家不起眼的招待所内。叶辰站在白板前,上面画满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图和资金流向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