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叶辰面对的是局纪检和督察部门的联合问询。除了赵伟和陈国栋在场陪同,还有两位面容陌生、眼神锐利的上级部门同志。
问询持续了两个小时。问题细致而尖锐,围绕叶辰如何发现孙磊经济问题(项链)、如何判断其可能与旧案赃物缺失有关、如何锁定王老五以及推测证物仓库藏匿点等。
叶辰的回答始终围绕之前对赵伟的说辞:细致观察、大量卷宗分析、犯罪心理侧写,以及基于已知线索的合理推断。他将一切归结为一种超乎常人的、建立在海量信息处理基础上的“直觉”和“洞察力”。
“叶辰同志,我们承认你的能力非常突出,功绩显着。”
一位上级部门的同志合上笔记本,目光如炬,“但是,你的某些‘推断’精准得令人难以置信。这背后,是否涉及到一些……未被披露的信息来源?或者,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
这话问得相当直接,甚至带有一丝怀疑的意味。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叶辰身上。
叶辰沉默了几秒,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坦然:“各位领导,我是一名警察。我的所有行为和判断,都基于我的职责和掌握的线索。有些推断可能看起来超出常规,但我愿意为我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如果组织认为我的方式存在问题,我愿意接受任何审查。”
他将皮球踢了回去,态度不卑不亢。
陈国栋适时开口:“叶辰同志的能力和忠诚,我和赵伟同志可以担保。他之前屡次破获大案要案,靠的正是这种异于常人的洞察力。或许,这就是天赋异禀。在当前打击犯罪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护并善用这种特殊人才。”
赵伟也点头附和。
两位上级部门的同志交换了一下眼神,没有再继续追问。
有些事,点到即止,过于深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毕竟,叶辰的功劳是实打实的,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存在问题。
问询最终有惊无险地结束。但叶辰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身上的“神秘”标签,已经被更高层的人注意到。
几天后,加密U盘终于被技术队以特殊手段成功破解,没有触发自毁程序。
里面的内容让所有看到的人倒吸一口冷气——不仅仅有孙磊收受巨额贿赂、协助犯罪分子洗钱的详细账目,还有几份被加密的通讯记录和代号列表。
通讯记录指向几个境外虚拟号码,而代号列表中,除了孙磊的代号“鼹鼠”之外,还有一个刺眼的代号——“裁缝”。
更重要的是,在一段被恢复的、看似无关的音频文件背景音里,技术员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带有地方口音的对话片段,经过声纹比对和方言分析,初步锁定了几个可能的区域。
“裁缝”的影子,终于变得清晰了一些!
根据U盘里的线索和孙磊部分心理防线崩溃后的零星供词(他依然不敢直接指认“裁缝”,但默认了其存在),一个针对“裁缝”的专项调查组秘密成立,级别更高,范围更广。叶辰因为其突出的贡献和对案件的深入了解,被破格吸纳为调查组外围成员,主要负责提供信息分析和侧写支持。
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自己记忆中关于“裁缝”的碎片化信息,逐步、合理地融入到正式的调查中去。
站在市局大楼的窗前,叶辰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
扳倒孙磊,只是掀开了帷幕的一角。真正的对手“裁缝”,依然隐藏在迷雾之后,能量巨大,狡猾如狐。
但他已经成功地从一枚被动应对的棋子,开始向着能够影响棋局走向的棋手转变。
他的指尖在冰冷的窗玻璃上轻轻划过。
“裁缝,”他心中默念,“我来了。这一次,你的针线活,该到头了。”
新的博弈,正式开始。而这一次,他不再仅仅依靠重生的记忆,更拥有了官方资源的支持和……来自暗处对手的“关注”。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清晰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