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8章 实学书院纳百川,格物大道启民智

第28章 实学书院纳百川,格物大道启民智(1 / 2)

朱纯臣等人的鲜血尚未完全凝固,但朝堂之上的风波已渐渐平息。王小伟以铁腕手段清除了最大的障碍后,并未沉浸在权力的快感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地方——人才的培养与思想的启蒙。他深知,制度的变革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执行,而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离不开全民知识水平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这一日,摄政王府书房内,王小伟与沈玉茹,以及被紧急召见的徐宏祖、李岩等人,正在商议一件足以影响帝国未来数百年气运的大事——创办“实学书院”。

“王爷,王妃,这是臣等根据王爷的构想,草拟的《实学书院章程》。”徐宏祖恭敬地呈上一份厚厚的文书,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这位昔日的“游圣”,如今全身心投入到了格物致知与新式教育的开拓中。

“书院定位,非是传统官学之补充,而是一所集教学、研究、应用于一体的全新学府!其宗旨,在于‘探究格物之理,研习经世之学,培养实干之才’。”

王小伟接过章程,仔细翻阅。沈玉茹也凑近观看,眼中异彩连连。

章程内容极为详尽且大胆:

书院设“格物院”(专攻物理、化学、机械、天文地理)、“经世院”(专攻律法、经济、农政、水利、算学)、“文哲院”(并非只读经史,更侧重历史兴衰分析、文章实务、逻辑思辨)三大院系。

师资不拘一格,可聘请格物院大匠、精通实务的官员、甚至对西学有所了解的传教士、以及那些虽有才学却因不擅八股而不得志的落第秀才。

生源面向天下,无论出身,只需通过书院自主命题的“实学”考试,考察其观察、思辨、动手及基础知识能力,便可入学。且设立丰厚的奖学金,吸引寒门才俊。

学制灵活,注重实践。学生需参与格物院的实验、经世院的实地调研,甚至进入北疆商行或各衙署实习。

毕业生不直接授予科举功名,但可通过专门渠道,经考核后进入格物院、北疆商行或地方官府担任技术、管理类职务,其待遇与晋升渠道等同于科举正途出身。

“好!甚好!”王小伟拍案叫绝,这章程几乎完全符合他的设想,“就是要打破唯有八股才能做官的旧例!让天下人知道,精通算学可理财,精通格物可兴工,精通农学可富民!这些,同样是报效国家、实现抱负的康庄大道!”

李岩补充道:“王爷,章程虽好,然推行必遇阻力。那些皓首穷经的士子,那些视圣贤书为唯一正途的理学大家,恐怕会群起而攻之,斥之为‘异端邪说’,‘败坏学风’。”

沈玉茹轻声道:“李大人所虑极是。此事需循序渐进,更需借力打力。夫君,是否可先争取一部分开明士绅和官员的支持?譬如,可将书院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如今黄河水患、各地水利失修、粮种改良、矿藏勘探,皆需专业人才。若实学书院能在此等方面展现出其价值,反对之声或可稍减。”

王小伟点头称是:“玉茹所言,正合我意。书院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国计民生紧密结合。”他沉吟片刻,下令道:“第一,书院选址就在西郊,与格物院相邻,便于资源共享。由徐宏祖任首任山长,李岩任督学,总揽其事。所需银钱,由内帑和北疆商行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