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降临,北风呼啸着席卷了华北平原。北京的冬日,干冷而肃杀,但在这片寒冷之中,却有两股暖流在悄然涌动,驱散着人们心头的阴霾。
一股暖流来自遥远的北疆。
这一日,一封六百里加急的捷报,如同穿云箭般射入北京城,直达军国咨政处!
捷报来自宣大总督周遇吉!内容振奋人心——宣大新军联合部分归顺的漠南蒙古部落,在河套地区成功伏击了试图西掠的建奴偏师,阵斩建奴贝子一人、固山额真两人,歼敌逾三千,缴获战马、兵器无算!此战,极大地打击了建奴的嚣张气焰,稳住了西北防线,也证明了宣大新军在缺少摄政王亲自指挥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消息传开,北京城一片欢腾!自崇祯年间以来,面对建奴,明军败多胜少,屡屡被动挨打,丧城失地。如此干净利落的胜利,尤其是 outside 辽东主战场取得的胜利,实在是太久违了!它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个饱经创伤的帝国躯体,也让人们对摄政王麾下的军队,充满了更强的信心。
沈玉茹接到捷报,亦是喜上眉梢。她立刻下令,将捷报抄送邸报,传示天下,以鼓舞民心士气。同时,以朝廷名义,对周遇吉及有功将士予以重赏,对参战的蒙古部落给予厚赐,巩固联盟。
“夫君在南方鏖战,周将军在北方告捷,此乃吉兆!”沈玉茹抚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脸上露出了数月来最为轻松和喜悦的笑容。这个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喜悦,在腹中活泼地动了几下。
而另一股暖流,则源自摄政王府内部。
就在捷报传来后不久,沈玉茹感到腹中阵痛加剧,羊水破裂——她要生了!
整个王府瞬间进入了最高戒备状态。早已准备好的稳婆、太医全部就位,侍女们穿梭忙碌,烧热水,准备布帛。徐锐亲自调派“锐士营”将王府围得水泄不通,确保万无一失。所有知晓此事的官员,无论派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消息。摄政王的第一个子嗣,无论是男是女,都意义非凡,关乎国本。
产房内,沈玉茹紧咬着毛巾,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剧烈的疼痛一阵阵袭来。她紧紧抓着床沿,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夫君的身影。他在哪里?此刻是否也在牵挂着她和孩子?她多么希望,他能陪在身边,给她力量。
“王妃,用力!看到头了!”稳婆焦急而鼓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沈玉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夫君,为了他们的未来,一定要把孩子平安生下来!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前线,王小伟正在帅帐中与诸将商议下一步的进攻方略。突然,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手中的朱笔差点掉落。一种强烈的、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让他坐立难安。
“京城……玉茹……”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王爷,您怎么了?”一旁的将领关切地问道。
王小伟摆摆手,没有回答,只是快步走到帐外,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牵挂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