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的彻底臣服,如同为王小伟的宏图霸业加上了一块厚重的基石。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东面的皇太极被经济绞索勒得奄奄一息。他的战略视野,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更遥远、更广阔的西方——那条被黄沙掩埋,却承载着无数财富与传奇的丝绸之路。
此时的大明,海禁政策时紧时松,陆上丝绸之路也因西域地区的动荡和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而时断时续。但王小伟看到的,不仅仅是商贸利益,更是战略布局。打通并控制丝绸之路,不仅能带来巨额的财富,更能连接中亚、甚至影响欧陆,从更宏大的层面上,对可能存在的其他敌人形成战略包围,同时获取这个时代可能流散在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然而,就在他筹划西进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却从海上率先到来了。
登莱水师提督(原王小伟亲卫队长之一)派人用八百里加急送来密报:一艘巨大的、前所未见的“鬼船”(指欧式大型帆船),在试图靠近登州沿海时,被我水师巡逻舰队拦截。船上之人,金发碧眼,言语不通,自称来自极西之地“葡萄牙”(音译),船上有导航仪器、火炮,还有数名自称“传教士”和“学者”的人,希望能觐见大明皇帝或此地最高长官。
“葡萄牙人?这个时间点……”王小伟心中一动。这个时代的欧洲,大航海时代方兴未艾,葡萄牙、西班牙的船只确实已经开始出现在远东。
“把他们‘请’到大同来!记住,是‘请’!以礼相待,但要严密监控!”王小伟立刻下令。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了解外部世界、甚至获取某些关键技术的绝佳机会。
半个月后,一支风尘仆仆、却又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队伍,被“护送”到了大同。为首的是一名自称费尔南多的葡萄牙船长,一名叫做卡洛斯的耶稣会传教士,还有一名看起来像是学者的安德森先生。他们带着几个沉重的箱子和一个被严密看守的小盒子。
会见安排在总督府一间布置得既显威仪,又带有格物院特色的厅堂内。王小伟高坐上首,周遇吉、徐锐等将领分列两旁,眼神警惕地看着这些“异邦蛮夷”。
费尔南多船长试图用结结巴巴的、混合着几个广东葡语词汇的话进行沟通,效果甚微。传教士卡洛斯则尝试用拉丁文,更是鸡同鸭讲。
就在沟通陷入僵局时,那名学者安德森,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箱子,取出纸笔,快速地在纸上画了起来。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又画了一个杠杆示意图,旁边标注着拉丁文符号。
王小伟心中了然,这是试图用科学和数学这种超越语言界限的“通用语”进行交流。他微微一笑,走下座位,来到安德森面前,拿起笔,在杠杆示意图旁边,用毛笔写下了几个汉字:“力,支点,重臂”,并在
安德森看到滑轮组,眼睛瞬间瞪大了,激动地指着图画,又指着王小伟,嘴里叽里咕噜说个不停,神情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
费尔南多和卡洛斯也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在遥远的、被传说为黄金国度的明帝国,一位权势熏天的总督,竟然懂得这些“自然哲学”的道理!
沟通的桥梁,就此搭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连猜带蒙、手势比划以及格物院几位对数学有研究的工匠协助,双方进行了艰难的、却意义非凡的交流。
王小伟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来历——葡萄牙商船,本想前往日本贸易,遭遇风暴偏离航线,漂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