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1636年),夏末秋初,草木渐黄。一股肃杀之气伴随着北风,提前席卷了宣府边墙。
皇太极亲率的十万八旗劲旅,号称二十万,如同遮天蔽日的乌云,自草原压境而来。旌旗蔽空,刀枪如林,人马喧嚣之声震动四野。这支军队融合了女真、蒙古、汉军,历经无数次战火淬炼,是大明开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强悍的敌人之一。
其兵锋所向,直指宣府镇北路门户——独石口堡。
独石口,地势险要,卡在南北通衢的咽喉之处,堡城虽不算特别宏大,但墙体坚固,是屏蔽宣府镇城的重要前哨。王小伟在此布置了徐锐麾下“燎原营”一部及“宣府镇抚营”火器局两个队,合计约八百人,由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游击将军统领,并加强了十门改良虎蹲炮。
八旗大军并未立刻全线压上,而是首先派出了蒙古附庸骑兵和前哨部队,如同狼群般,开始清扫宣府外围的零星墩台和哨所。烽火台次第燃起,狼烟直冲云霄,将警讯传遍整个北疆。
大战的气氛,瞬间绷紧至极限。
独石口堡内,守军已严阵以待。徐锐亲临前沿,站在堡墙之上,用千里镜观察着远处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先头部队。那是正白旗的数千精锐步骑,由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统领。
“建奴要试探了。”徐锐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游击将军道,“传令下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火!把建奴放近了打!让他们尝尝我们新式火器的厉害!”
“得令!”
八旗军显然没把这座小小的堡垒放在眼里。在简单的阵型调整后,数千名身披重甲(棉甲、锁子甲甚至部分缴获的明军铁甲)、手持盾牌大刀的八旗步兵,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发出了震天的呐喊,如同移动的钢铁丛林,向着独石口堡墙发起了凶猛的冲锋!他们的战术简单而有效,凭借超强的个人武勇和防护,抵近城墙,然后蚁附攻城!
三百步……两百五十步……两百步!
堡墙上寂静无声,只有寒风卷动旗帜的猎猎作响。这种反常的寂静,反而让冲锋的八旗兵感到一丝不安,但箭已离弦,只能前进!
一百五十步!已进入大部分明军火炮的有效射程!
“虎蹲炮!放!”徐锐猛地挥下令旗!
“轰!轰!轰……”
部署在堡墙突出部位的十门虎蹲炮几乎同时发出怒吼!经过改良的炮身和弹药,使得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提升!开花弹和霰弹如同死亡风暴,瞬间覆盖了冲锋的八旗兵锋线!
“嘭!嘭!嘭!”
弹丸在人群中炸开,四射的铁渣碎石无情地撕裂着血肉之躯!刹那间,人仰马翻,残肢断臂与破碎的盾牌齐飞,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惨叫声响彻原野。
然而,八旗兵确实悍勇,尽管遭受炮火打击,伤亡惨重,但后方督战的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们厉声呵斥,剩余的人依旧红着眼眶,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猛冲!
一百步!已进入精锐弓手的精准抛射范围!
“燧发枪队!第一排!瞄准!放!”游击将军声嘶力竭地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