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宣大各地,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报京师。
捷报传入北京,朝野震动!
崇祯皇帝正在为日益吃紧的辽东局势和中原流寇复起而焦头烂额,接到王小伟的捷报,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他反复看着捷报上“阵斩五百余级”、“新式火器大发神威”、“我军伤亡仅数十”等字样,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对侍立在旁的王承恩道,“大伴,你看看!朕就说王爱卿是国之干城!这才去了宣府几日?便以雷霆手段肃清贪墨,整顿边防,更取得如此大捷!扬我国威!壮我军心!此乃朕登基以来,边镇少有之大胜!”
王承恩连忙躬身附和:“皇爷圣明!王督师实乃不世出之良将,有他坐镇宣大,北疆可安矣!”
崇祯兴奋地在殿内踱步:“拟旨!嘉奖王承渊及宣府有功将士!王承渊加太子太傅,赏银币蟒服!周遇吉升授都督同知,其余将士,按功叙赏,阵亡者厚加抚恤!将此次大捷,明发天下,让那些整日只会空谈误国之辈看看,何为实干,何为功绩!”
这道旨意,无疑是对王小伟新政和战功的极大肯定,也是对朝中某些残余的周延儒势力乃至清流言官的狠狠一击。皇帝用最直接的方式表明:王承渊,就是他如今最倚重的肱骨之臣!
捷报明发,京城舆论哗然。百姓欢欣鼓舞,视王小伟为护国长城。而那些原本对王小伟改革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此刻也大多闭上了嘴,至少表面上不敢再非议。实力,是最好的话语权。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
就在王小伟声望如日中天之际,暗处的敌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宣府镇的贪腐集团被摧毁,边境贸易被官府接管,这条巨大的黑色利益链条被硬生生斩断,损失最惨重的,除了倒台的麻登云等人,便是与边镇将领勾结最深的——晋商余孽。
虽然范永斗已死,范家主要势力被铲除,但晋商经营百年,树大根深,盘根错节。仍有不少残余势力,或是范家的旁支远亲,或是其他与范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号,依旧靠着以往的关系和人脉,从事着见不得光的勾当,尤其是对蒙古乃至后金的走私贸易。
王小伟在宣府的改革,断了他们最大的财路!
山西,某处隐秘的庄园内。几名衣着华丽、气质阴鸷的商人正在密议。他们便是晋商余孽中的几个头面人物。
“诸位,王承渊此子,心狠手辣,比之当年的孙传庭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宣府这么一搞,我等通往草原和辽东的商路,几乎全断了!长此以往,我等别说赚钱,只怕身家性命都难保!”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阴沉地说道。
“谁说不是!他查抄麻登云,里面有多少是我们的干股?如今血本无归!更可恨的是,他设立什么‘官市’,分明是要把我们赶尽杀绝!”一个胖商人咬牙切齿。
“光抱怨无用。”一个面色白皙、眼神锐利的中年人开口道,他叫梁嘉宾,是如今晋商残余势力中较有头脑的一个,“王承渊如今圣眷正浓,手握重兵,更有新式火器之利,硬碰硬,我们是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