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崇祯猛地一拍桌子,“他袁崇焕手握重兵,却顿兵城下,与虏酋对峙良久,小战虽有,却从未见其奋力一击!反倒是王小伟,以区区数百之众,屡建奇功!这难道不奇怪吗?!”
“还有孙传庭、满桂!为何屡屡为袁崇焕说话?他们是不是早已串联一气?还有那个王小伟,他如此悍勇,为何偏偏投在孙传庭麾下?其中难道没有袁崇焕的授意?”
可怕的猜忌如同毒藤,在崇祯心中疯狂蔓延。他将前线将领正常的协同建议,扭曲成了可怕的结党营私图谋。他甚至开始怀疑,王小伟的出色表现,是不是袁崇焕为了向自己施压、证明关宁军重要性而故意导演的一出戏!
“陛下,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梁廷栋在外求见。”太监低声禀报。
“宣!”崇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
温体仁和梁廷栋进殿,行礼之后,温体仁便一脸忧国忧民地开口道:“陛下,如今城外战事胶着,虏骑肆虐,京畿糜烂,臣等五内俱焚!然臣听闻,袁崇焕屡拒圣意,不肯全力杀敌,反而与虏酋书信往来不断,其心叵测啊!且关宁军骄横,只知有袁督师,不知有陛下,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臣恳请陛下,当断则断!”
梁廷栋也附和道:“温首辅所言极是。如今孙传庭、满桂已至,王指挥又屡建奇功,我军并非无人可用。当此之时,应收回袁崇焕兵权,令其入城自辩,由孙传庭统一指挥城外大军,方可齐心破贼!”
这些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崇祯心中那本就摇摆不定的天平。
是啊,孙传庭来了,满桂来了,还有那个神奇的王小伟……没有你袁崇焕,大明照样能打!
至于那些所谓的“书信”,是真是假还重要吗?袁崇焕拥兵自重、不听号令,这才是最致命的!
一个可怕的决定,在崇祯心中形成。
他挥了挥手,让温体仁二人退下,然后对王承恩低声道:“拟旨……召袁崇焕入城……陛见。”
王承恩心中一寒,小心翼翼地问道:“皇爷,如今城外大战正酣,召袁督师入城,这军务……”
“让祖大寿暂代!”崇祯不耐烦地打断,“快去!”
“是……是……”王承恩不敢再问,躬身退下拟旨。
一道即将引爆整个战局、甚至改变历史走向的旨意,就这样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吊篮,送向了广渠门外的关宁军大营。
而此刻,王小伟正率领部队,刚刚完成了一次对清军炮兵阵地的夜袭,焚毁了数门红衣大炮和大量火药,带着缴获和疲惫,悄然撤向永定门大营。
他并不知道,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已然降临。
北京城下的局势,即将因为皇帝的猜忌和朝臣的构陷,而发生翻天覆地的逆转。
(第四卷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