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这座帝国的中枢,此刻却如同惊涛骇浪中的孤舟,被层层叠叠的清军营寨围困在北面。德胜门、安定门外,战火最为炽烈,城墙上下血迹斑斑,残破的攻城器械和双方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味。
孙传庭、满桂、王小伟率领大军,并未直接投入北面最激烈的战场,而是按照旨意,进驻了北京城南的永定门外预设大营。
大营规模不小,但比起北面的惨烈,这里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与北面袁崇焕关宁军大营遥遥相望,中间却隔着京城高大的城墙和紧闭的城门,以及小股清军游骑的骚扰。
安营扎寨已毕,孙传庭立刻升帐议事,首要之事便是与袁崇焕取得联系。
然而,派出的信使却带回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通往北面袁崇焕大营的道路被清军骑兵严密监视,数次尝试突破皆被拦截,伤亡数人,未能成功。
“岂有此理!皇太极这是想把我们和袁蛮子隔开,各个击破!”满桂气得一拳砸在案上。
孙传庭面色阴沉:“通信不畅,如何协同作战?陛下令我等‘相机破敌’,这‘相机’二字,何其难也。”
王小伟沉吟片刻道:“督师,或许可尝试夜间派遣精锐小队,绕行更远路径,或从城内通过吊篮联络。”(此时个别城门偶有以吊篮上下传递消息或小股人员)
孙传庭摇头:“城内……如今陛下对元素猜忌已深,能否允准通过城内联络,尚未可知。且极易走漏消息。”
正一筹莫展之际,帐外亲兵来报:“督师,营外有一百姓打扮之人,自称从北面而来,有要事求见,说是……说是袁督师的人。”
帐内众人精神一振!“快传!”
很快,一个浑身尘土、面带疲惫,却眼神精亮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他见到孙传庭,立刻从贴身处取出一节小小的竹管:“卑职袁督师麾下夜不收哨总,参见孙督师!奉我家督师之命,冒死前来送信!”
孙传庭接过竹管,取出密信,迅速看完,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将信递给满桂和王小伟传阅。
信是袁崇焕亲笔,内容简短而沉重:皇太极主力围攻甚急,关宁军苦战连连,虽小有斩获,但伤亡不小,急需友军策应。然陛下严旨,不得擅自入城,亦不得浪战。军中粮草亦开始短缺。盼孙督师能设法打通联络,协调行动,并恳请奏明圣上,速调粮草。
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焦虑。
“袁蛮子……也不容易啊。”满桂看完,叹了口气,难得地没有称呼其绰号。
王小伟则从信中看到了更深的危机。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防范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宁愿让最精锐的关宁军在城外苦战消耗,也不愿让其入城休整或给予充分信任。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令人心寒。
“督师,必须立刻奏明陛下,陈明利害,请旨允准我军与关宁军协同作战,并速发粮草!”王小伟沉声道。
孙传庭点头:“本督即刻写奏本。但陛下能否听纳……”他叹了口气,显然没有把握。
就在这时,营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战鼓声隆隆响起!
“报!督师!虏军一支骑兵,正在攻击我军左翼营寨!”
众人脸色一变!皇太极的反应好快!孙传庭部刚刚立营,攻击就来了!
“满总兵!守诚!随我迎敌!”孙传庭霍然起身,披甲持刀。
“得令!”
王小伟和满桂立刻冲出大帐。只见左翼方向,烟尘大作,约千余名清军骑兵正试图冲击明军营寨的薄弱处,与外围警戒的明军骑兵战作一团。
满桂怒吼一声,立刻率领自己的家丁亲兵冲杀过去。他作战勇猛无比,如同旋风般卷入战团,大刀挥舞,瞬间将清军骑兵冲开一个缺口!
王小伟则迅速观察战场,发现这支清军骑兵似乎意在试探,并非主力攻坚。他立刻对孙传庭道:“督师,敌军意在试探我军虚实和反应速度!可令弓弩手加强营寨防御,另派一队骑兵从侧翼包抄,将其击退即可,不必深追,以防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