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舆情危机(2 / 2)

“排查企业有线索吗?”

“正在查,有几家涉水企业,但目前都声称排放达标,需要进一步核对数据和现场检查。”

情况不明,谣言却已在网络上发酵。各种猜测和指责甚嚣尘上,甚至有声音开始将矛头指向县政府,质疑招商引进污染企业,监管不力。

夜幕降临,应急指挥临时设在了经开区管委会。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汇集,但又相互矛盾。企业喊冤,排查艰难,检测结果需要时间。网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时,公安局的同志带来了一个关键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初步锁定了视频的首发者,是下游一个村的村民。其拍摄时间是在今天中午。

江辰立刻决定:“请当地乡镇干部配合,我和公安、环保的同志现在就去见见这位发布者,了解具体情况。同时,通知县融媒体中心,派一组记者跟随,我们要用全程记录的方式,展现我们调查的公开透明。”

深夜,江辰带队来到了那位村民家中。面对县长的突然到访,村民一开始有些紧张和抵触。江辰没有摆官架子,而是诚恳地说明了来意:“老乡,你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感谢你的监督。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和你一样,想尽快搞清楚这水到底怎么了,从哪里来的,会不会对大家有影响。请你把看到的情况,详细跟我们说说,任何细节都可能帮上忙。”

村民被江辰的态度打动,放下了戒心,详细描述了发现河水变色的经过和时间点,并提到前几天似乎闻到过类似的怪味。这个时间点,为排查缩小了范围。

结合村民提供的线索,环保局的排查力量重点围绕相应时间段的企业生产和排污记录进行核查。终于,在天快亮的时候,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开区一家规模不大的五金表面处理厂,被发现在前天夜间进行设备清洗时,操作工人违规将含有强氧化剂和染料的清洗废液,通过厂区破损的雨水管道偷排入了河道。由于降雨和河道流速等原因,污染物在第二天中午才在下游河段明显显现。

真相大白!并非大规模工业污染,而是一起典型的违规操作和设施泄漏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性质依然严重,但影响范围相对可控。

江辰长舒一口气,但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立即部署下一步工作:

第一,责令该企业立即停产整顿,接受处罚,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依法控制。

第二,环保局持续监测水质变化,评估生态影响,制定河道修复方案。

第三,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立即制作事件调查通报短片和文字说明,通过所有官方渠道发布,用详实的证据和直观的画面,还原事件真相,澄清谣言,平息恐慌。

第四,对经开区所有企业进行环保隐患大排查,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第二天上午,权威、详细的调查通报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后,网络舆情迅速平息。公众对政府快速、透明、负责任的处理方式给予了肯定。

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江辰感到一阵疲惫,但更多的是警示。风起于青萍之末,这起看似偶然的环保事件,暴露了快速发展中基层监管的薄弱环节和企业主体责任的缺失。它也提醒江辰,在谋划长远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这次成功的应急处突,虽然化解了一场危机,但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清源县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短板。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个人仕途传闻甚嚣尘上的微妙时刻。他不知道这场风波是否会被别有用心者与人事变动联系起来,但他问心无愧。他只知道,作为一县之长,守土有责,遇事必须挺身而出。他的仕途,正是在这一次次应对挑战、化解危机的实战中,一步步向前延伸。